2月9日清晨,湖南娄底新化城区的街道本应是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却因市政洒水车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的不当作业,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据气象记录显示,当天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而洒水车依旧按照日常计划进行洒水作业,直接导致路面迅速结冰,变得异常滑腻。这一现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多个视频片段显示,沿河路、主干道等关键区域,因路面结冰已发生多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在行驶过程中因路面湿滑失控,不幸撞倒了骑行电瓶车的两人,其中包括一名学生,现场情况危急,120急救人员和交警迅速介入处理。此外,摩托车骑行者及行人亦未能幸免,多处斑马线上发生了滑倒摔伤事件,市民的出行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新化县政府办迅速作出反应,指出在寒冷清晨,应适当调整洒水作业时间以避免类似事件重演。城管局则回应称,事发地点位于沿河风光带,已接到交通事故报告并已向上级汇报,同时承认以往也存在类似情况,强调低温时应尽量减少洒水作业。
然而,对于市民因路面结冰导致的摔伤是否应由政府赔付的问题,县政府办表示需联系城管局进一步了解,因尚未收到具体摔伤情况的正式报告。尝试联系环卫所时,电话无人接听,城管局则称已向上级反馈情况,但出于信息安全考虑,不便直接提供相关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这一系列回应虽显示出政府在处理问题的积极性,但也暴露出内部沟通不畅及责任界定模糊的问题。
新化县城管局此前为有效减少空气中的PM2.5、PM10等污染物,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号召,对城区主要道路实施每日不少于4次的洒水降尘作业,部分重点路段更是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洒水抑尘。这一举措旨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推动绿色生态建设,无疑是一项值得肯定的环保行动。
然而,在冬季极端低温条件下,特别是路面及桥面温度低于安全阈值时,持续洒水作业与市民出行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忽视天气条件的作业方式,虽初衷良好,却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安全隐患,体现了目标单一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化洒水车事件不仅是一起市政管理失误,更是对城市管理者平衡环保与民生需求能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