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一年已经走到头,很多农民也陆续踏上了回家的路程,而深知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他们,更希望农村能够获得发展,自己不用再背井离乡打工,也能守着自己的孩子。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土地新政,在今年这最后一个月,就明确了明年乃至今后几年,农村土地的规划方针。可以说,这对于农村规划来说,是一个重磅消息,今年搭好台,明年唱好戏,部分农村的未来命运,也在这个过程中被确定。
其实,农村规划,离不开土地改革,农村发展,也离不开土地支撑。虽然乡村振兴后,会对农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在振兴前的规划阶段,农民利益,也会因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的整顿,而直接受到影响。
在新出台的《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打算怎么做?
如果说此前,将农村划分为四大类,是以全国整体来规划,那么上述《政策指南》将农村内部土地,划分为村民住宅、乡村产业用地、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乡村公益事业用地和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用地等五类。也就是说,农村规划已经由“整体布局”,开始向“内部细分”开始转变。这既说明农村规划再次提速,又说明土地资源要大整合。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生态价值、战略意义等多个层面,都存在重大差别,所以上述《政策指南》明确要求,先规划、后实施,不得违反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各类建设开发活动。从中可以看出,农村规划与城市的差异性,已经被重视,单纯地对农村进行城市化管理和改造,农村面临的只能是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农村规划要有边界感。
总的来说,农村规划已经从“整体布局”,向“内部细分”开始转变,同时,农村规划被禁止,单纯地进行城市化管理和改造。以上,就是此次发布的《政策指南》,就是对下一步农村规划的基本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振兴需要对现有农村进行多方面提升,人居环境固然重要,但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
宅基地明年重大动向,已明确。
上述《政策指南》表示,要积极引导农村实现宅基地集中布局。也就是说,宅基地的节约使用和农民的适度集中居住,将会继续担任宅基地改革的重点角色。而实现的方法,主要包括村落撤并和宜居型农房改造,前者就是通过农民上楼,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宅基地的高效利用,而后者就是建设联排二层楼,对农村进行原址提升。
除此以外,正如上文所说,农村土地已经从内部被分为五大类,其中产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对土地需求量较高,这时候就需要更多新增建设用地补充进来。而联系到实际,在耕地资源不能随意占用的情况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一户多宅”,将通过有偿退出等方式,进行整顿和回收,这也是明年宅基地的另一大动向。
面对农村土地新政出台,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能分户、尽快分户,这样才能完整继承多余宅基地的使用权,从而在接下来的农村改革中,保护好自身资产。另一个是要及时修缮地上房屋,不要让其沦为危房而被拆除,这对于户口迁出子女而言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