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杨家将作用更大却不为人所知,种家军都出过哪些杰出将领?

忘间宠物 2022-12-09 11:08:10

作为北宋王朝的重要国策,“重文轻武”长久以来一直为人诟病。许多人认为,正是因为过于压抑武将和武备的发展,宋王朝才会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相比于积极开疆拓土,拥有辉煌战绩的汉、唐,北宋确实显得比较羸弱,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名将在这一时期涌现,并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才华。

得益于《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等小说的广泛流传,北宋初年杨业、杨延昭等杨家数代将领英勇抗击辽国、保卫边疆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作为演义小说,杨家将的故事当然存在许多虚构成分,甚至书中人物的辈分都与史实不符。相比之下,北宋时期其实还有一个比杨家将作用更大,却不怎么为今人所知的“种家军”。

所谓种家军,指的是以种世衡、种谔、种师道三代名将为首的种氏将领们率领的军队,在北宋抗击外敌的过程当中,这支兵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宋雍熙二年(985),种家军的创始人种世衡生于西京洛阳,他的叔父种放不但官至工部侍郎,还是当时著名的大儒。在种放的恩荫下,种世衡得以补任将作监主簿,由此踏上仕途。

后来,种世衡先后在北宋西北边境的同州、鄜州等地为官,他考虑到边防守备不足的情况,主动上书请求修复已经废弃的宽州城以抵挡西夏来犯。在主持修复工作的过程中,西夏不断前来袭扰,种世衡一边指挥战斗一边组织筑城,终于成功建成了青涧城,并被朝廷顺理成章地任命为了青涧城知事。

在任期间,种世衡一边组织百姓开垦土地、招揽商人发展经济,一边安抚周边羌人,一段时间后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深受当地百姓敬重。除此之外,种世衡还大力鼓励青涧城内的官吏百姓学习射箭,一段时间后城中人人善射,西夏人甚至因此畏惧到数年不敢靠近。后来,范仲淹考虑到种世衡兼具经验与才能,便命他修筑细腰城,种世衡不顾病体日夜指挥修筑,在城池竣工后不幸因病去世。

种世衡去世后,其子种谔继承了他的衣钵,他先是受父亲恩荫出任左藏库副使,后来又得到举荐而掌管父亲昔日修建的青涧城。昔日种世衡曾率领数千羌人援救葛怀敏,而种谔的主要成就则主要有二:一是设计诱降了西夏宗室将领嵬名山,得其众万人;二是在无定川大败西夏八万大军,降服坚城米脂城的守将令介讹遇。

元丰六年(1083),种谔被封为延州知州,但他于同年病逝,终年五十七岁。种谔可谓种家军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但他的兄弟们同样值得一提,其兄长种古抵御羌人有功,先后出任鄜、隰等州知州,其弟种诊则官至永兴军路兵马都钤辖,他们兄弟三人被合称为“三种”。

种家军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无疑是种师道,他幼年师从理学宗师张载,起先是个彻头彻尾的文官。在遭到奸臣蔡京陷害而被罢黜整整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起用,官拜怀德军知军。当西夏使者讨要曾经属于西夏的“故地”时,他表示“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一席话令对方无言以对。

后来宋徽宗将兵权交给力主西征的权宦童贯,另一方面又通过种师道了解边关的实际情况,还亲昵地表示:“卿,吾所亲擢也。”西夏犯边,种师道奉命修筑席苇城,敌军到来时他表面摆开阵势,暗中分出两支部队,一队装作援军以震慑敌军,一队暗中绕后偷袭,一战缴获牛马、骆驼数以万计。

金人在北方崛起后,联合北宋一同攻打辽国,种师道虽反对此举,但还是率领宋军与辽军作战。由于主帅童贯指挥失当,宋军本该损失惨重,所幸种师道安排士兵们持巨梃防身,这才不至于大败。金人灭辽之后撕毁盟约继续南下,因年事已高已经致仕的种师道再度披挂上阵,他仅凭进军气势便引得兵临汴梁城下的金人稍稍北撤,态度颇为收敛。

入京之后种师道殚精竭虑组织守备,但在举棋不定的宋钦宗与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之下,七十六岁的他很快忧愤而终。他去世后不久,汴梁城便被金人攻破,这时宋钦宗才悔恨道:“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随着北宋王朝灭亡,种家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相比于大名鼎鼎的杨家将,讲述种家军故事的戏曲、小说等作品相当少见,这或许便是种家军虽战功赫赫,如今却默默无闻的最主要原因吧。

1 阅读: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