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扛不住了?之前高调对中国光伏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并威胁要加征最高250%的关税制裁,现在怎么就突然罢手了?
据观察者网10月23日报道,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称,从21日后将启动变更情况审查,并考虑撤销对中国光伏电池的“双反”调查。这让外界感到诧异,难道是美国转性了?还是因为美国大选到了冲刺阶段,要暂缓外界压力,留给下一任总统再做抉择呢?当然不是,主要原因是美国不得不放弃对华制裁,妥协让步。
基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的错误,长期将中国定义为“最大威胁”,所以在亚太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在经贸领域的围堵。今年5月14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华301关税制裁的复审,不仅没有缩减制裁范围,反而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电池、半导体等多领域商品提升制裁力度。
说到底,这种肆意对华加征关税制裁的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对科技领域崛起的忌惮。作为全球科技第一的大国,也是全球发起网络入侵和机密窃听最多的国家,而硬件设备的先进和普及程度是美国实现这些手段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智能设备的发展和领先冲击了美国的地位,所以华为5G设备才会被如此打压,更进一步延伸到了其他科技领域的产品,例如电动汽车、光伏电池等等。
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发起的制裁,本身就是荒谬的借口,内核充斥着美国的担忧和畏惧,而关税制裁的举动不仅能够打压中国崛起速度,还能给美国本土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争取更多机会。只可惜,美国遇上了中国,垄断遇上了反垄断,双方之间的激烈博弈注定以美国落败为结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国面临着一个致命的弱点:产业空心化。长期以来,美国靠着美元霸权对全球进行疯狂收割,然而金融轻资产的代价就是“去工业化”,曾经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和制造业,现在全部交由日韩等国家代加工。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工厂纷纷倒闭,美国人不事生产,再加上庞大的债务危机和全方面的衰退,导致美国从奥巴马时期就开始寻求科技和制造业回流,也是特朗普时常挂在嘴边那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由来。
只可惜,美国虽然意识到了问题,但解决的方式却走上了极端,加征高昂关税来抵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行为,并没有帮助美国实现工业化体系的崛起,反而增加了各行业的投资成本。就算有美国政府签署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等激励政策,但推行却遭受阻碍,总计840亿美元的项目被不断推迟甚至直接停摆。
这也是为什么拜登政府对内的政策会遭受质疑,毕竟补贴规则模糊、市场环境恶劣等诸多因素,都让企业无法下定决心,最终导致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破产。
基于这样的背景,拜登政府不得不自己打脸,主动向中国释放友善信号,以安抚美国本土相关企业,缓解居高不下的通胀率。当然了,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给支持远低于特朗普的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拉选票。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举动为什么让日本、荷兰这些“盟友”跳脚骂娘呢?
事实上,美国针对中国掀起的贸易战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拉拢盟友一起炒作舆论打压中国。不过全球化发展至今,各方和中国市场也都建立了密切联系,所以跟随美国制裁必然会损害自身利益,这些损失美国也不会补偿,所以日本、荷兰这些冲锋在一线的国家都给自己留了后路,例如在制裁之后和中国磋商,希望能够通过申请关税豁免、出口豁免等方式,继续和中国市场保持合作关系。
然而制裁已经发生了,最低限度的保障和正常贸易差距依旧很大,所以损失还是真实存在的。这也导致美国向中国释放缓和信号,日荷这些国家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以荷兰光刻机企业阿斯麦公司(ASML)为例,该企业首席执行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称,美国减缓对华制裁,却向他们施压对中国采取更多限制措施,这根本没有顾虑到盟友的利益。
总的来说,美国就是全球最大的“恶霸”,它制定了所谓的规则,并强迫其他国家遵守,有能力反抗的国家开始抱团取暖,那些不敢得罪的则逆来顺受,最终被美国拉上战车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