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一场惨绝人寰的镇压,竟会成为非暴力革命的催生剂?在甘地的非暴力理念犹如春风般吹拂着印度的时候,英国殖民者的暴力屠刀却毫无情面地落下,阿姆利则惨案,正是这两种理念激烈碰撞的关键节点。
这一事件,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历史的面纱。
1919年4月13日,印度阿姆利则的札连瓦拉园,本应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人们前来参加传统的丰收节节日集会,这个时候借此机会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通过的《罗拉特法案》。
该法案明文规定:“殖民政府有权不经审判,随意逮捕、搜查任何被怀疑为‘叛乱分子’的人并可无限期拘留。”
这无疑是英国殖民者剥夺印度人民基本权利的铁证,将印度人民推向了更为黑暗的深渊。
就在印度民众怀着对和平的期望,试图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时,英国殖民军队在戴尔将军的指挥下,出动廓尔喀雇佣兵,架起了冰冷的机枪。
据英国殖民档案记载,这场血腥的,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扫射。
英国官方事后,宣称此次惨案的受害者,至少有379人;不过印度方面却强烈抗议,坚称超过1000人在这场事件当中,丧失了生命,还有无数人受到了伤害。
一时间札连瓦拉园内惨叫连连,无辜的人们四处奔逃,却找不到一处安全的容身之所。
幸存者库尔迪普・辛格多年后仍心有不安地回忆:“人们就像被狂风猛然吹落的树叶那样,一片一片地倒下。我直直地望着身旁的亲人,在那刹那间就丧失了生命,鲜血溅满了我的整个身躯。这一记忆,已然成了印度独立运动的共同创伤,直到如今,依旧紧紧地抓住我的心,让我噩梦连连。”
许多受害者不过是普通的印度民众,他们手无寸铁,怀着对和平抗议的希望,期望能改变被压迫的命运,却惨遭杀害。
在此之前,甘地一直秉持着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他十分确信,通过非暴力这般的方式,能够触动殖民者的道德良知,进而促使社会达成变革。
他积极地奔走着,组织起了印度各地的人民,对《罗拉特法案》进行着抗议。不过英国殖民当局不但没有丝毫的反思,反倒变本加厉起来,阿姆利则惨案,便是其残暴行径的一个典型例证。
这一事件,如同晴天霹雳,深深撕裂了甘地的非暴力幻想。
惨案发生后,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愈发地愈演愈烈,戒严令公开的鞭刑等那残酷的镇压措施,接连不断地接踵而至。
这不仅没有吓倒印度人民,反而犹如火上浇油般,激起了他们更为强烈的反抗情绪。
乌达姆・辛格于目睹惨案之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之中,进而奋起对殖民统治者进行反抗。他所历经的这一切,恰恰是众多印度民众反抗行为的真实体现。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甘地尽管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却仍旧坚定地,坚守着非暴力这一原则。
他发起了“非合作运动”,号召印度人民,通过简洁明快的非暴力手段,来抵制英国的殖民统治。在运动期间,印度人民,纷纷积极响应,坚决拒绝为英国殖民政府工作,果断抵制英国商品,毫不留情地,拒绝纳税。
这场运动,最终由于少数几起,较为极端的暴力事件,随后便被停止了。不过它毫无疑义地显示出,印度独立运动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阿姆利则惨案,不仅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促使印度各界力量凝聚起来,反抗殖民统治,也让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印度的独立问题。
英国政府,虽在惨案之后进行了调查,但是仅仅只是表达出“遗憾”这般敷衍的态度,远远是不能够平息印度人民的愤怒的。
阿姆利则惨案,乃是一场人间之悲剧,不过它亦使我们清楚,一场伟大的以非暴力为方式的革命,能够在满是血泊的情境里萌生出来。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虽面临着许多,诸多的挑战,却始终是印度独立运动的灵魂。
这场惨案,警示着世人,暴力或许能够在短期内,激发起反抗,但是非暴力抗争,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的,持久动力。
南非的曼德拉不就学的这个嘛?可以南非周边没有一个值得欧美认真的对手,于是南非比非洲任何一个国家死的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