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气象观测,目前大风区已开始影响北京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山区,预计20时前后影响城区。
根据北京市气象台最新预报,12日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阶段。“堪比台风”的大风即将到来,窗户有必要贴“米字形”胶带吗?此次北京大风和台风的区别是什么?北京哪些地方会出现13级阵风?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汤杰就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12日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阶段
今天(4月11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局直播讲解此次强风天气,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在直播中介绍,这次北京大风过程从西部地区开始,风力逐渐加大,12日、13日、14日都有间歇性的大风。
根据最新预报,风力最强的阶段在12日6时至22时。“在这个阶段,我们考虑平原地区的阵风可以达到9~11级,山区局地可以达到13级以上。”何娜在直播中介绍,在平原和山区的过渡地带,比如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门头沟、房山,也将有11~13级阵风。
北京历史上是否出现过这么大的风?何娜表示,历史数据显示,北京从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也有一些气象站监测到11级以上的风,但都不是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出现的。
“根据历史记录,北京山区最大的阵风出现在延庆佛爷顶,为12级阵风,这是北京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阵风,平原地区也都有气象站监测到9~11级大风。但是这次大风过程,预估会有多个气象站同时监测到这种极端情况,这还是比较少见的。”何娜说。
窗户有必要贴“米字形”胶带吗?
10级大风下,人难以保持端正站姿,13级阵风可以吹断直径30厘米的树木。此次北京将出现最高13级左右的阵风,有网友认为,可以在家中窗户上贴“米字形”胶带,防范强劲风力。
何娜在直播中表示,沿海城市在台风来临时,会建议大家贴“米字形”胶带,以加固门窗玻璃。不过,北京此次的大风天气和台风不一样。台风是以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定级的,12~13级的风被称为台风,但北京此次平均风力考虑在6级左右,阵风最高可达11~13级,阵风是瞬时的,跟台风不一样。“这次阵风可能致灾性也比较强,但没有像台风一样的威力。”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副所长汤杰表示,和真正的台风不同,北京此次是中纬度系统导致的大风。“二者不是同一种天气,威胁的方面不一样。”他说,对于北京此次的大风过程,高层建筑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落地窗,不是特别有必要贴“米字形”胶带。“大风会对高层建筑的附属物有一定威胁,尽量固定好窗户和阳台的物品,例如花盆、晾晒杆等。”汤杰提醒。
相比起经常遇到台风的东南沿海城市,整体而言,北方内陆城市居民抗风经验少一些。汤杰提醒,北京市区不必像面对“台风过境”一样过于紧张忧虑,但也需要做好防范;山区、高楼风力更强,需要格外注意。
13级阵风将出现在哪里?
11~13级阵风破坏力强,但并不是北京全市普遍会出现这样的大风。像这么强的风,往往最容易出现在高海拔山区、一些具有“狭管效应”的区域或山口。
“我们这次考虑,最大的13级阵风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山区。”何娜介绍,比如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怀柔、密云、平谷。此外,高大的建筑物中间会有“狭管效应”,这些地方的风力可能会比气象部门预测的风力大一些,“所以大家在高楼附近行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小心高空坠物。”何娜在直播中说,在周末,也建议大家非必要不出门。
汤杰表示,考虑到北京高层建筑较多,会有出现“狭管效应”的可能。
什么是“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进入狭窄地形,通道变小,空气流通速度加快,风力会骤然增大,这种地形对气流的影响就被称为“狭管效应”(峡谷效应),也叫“峡谷风”。在间距极小的城市高层建筑之间,由于“狭管效应”产生的强风,能够使行驶的汽车打晃,还容易引起高空坠物。
汤杰表示,在出现强烈阵风时,外出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外出,要远离可能引起“狭管效应”的区域,比如两栋高楼之间的狭长通道,这些往往是风力加大比较明显的地方,而且要远离临时搭建物、广告牌,防范高空坠物。
记者/王景曦
编辑/白爽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