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老人得了糖尿病,血糖控制在多少就可以?本文告诉你答案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11-08 01:57:06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72岁的李爷爷在大约8年前,因经常性的出现口干和多尿多饮症状,在医院进行检查之后被确诊为了糖尿病,多年来,李爷爷也比较规律的使用了降糖药和胰岛素进行相关治疗。

但就在十几天之前,李爷爷偶然间感觉到自己的下肢,时不时的就会出现麻木感,并且全身也出现了各种不适,因此再次来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

医生在了解情况之后,为其安排了相关检查项目,其结果显示,他的空腹血糖为14.9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9.00%,血糖控制不佳,因此建议其入院治疗。

那话说回来,70岁以上的老人患糖尿病,会给身体带来怎样的伤害呢?而这个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就可以了呢?

一、70岁老人得了糖尿病,或对身体造成多方面伤害

1.加速大脑衰老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归根结底而言就是机体内的胰岛素数量或质量出现了下降,从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正常吸收或利用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就是说,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

而血糖长时间或持续性的发生病理性升高之后,一方面会对血液的黏稠度形成影响,有损血液循环的整体效率,从而不利于身体各器官更好的接收血液滋养。

另一方面,葡萄糖含量过高的血液,也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较大的伤害,导致血管发生硬化的同时,还会使内部的“血液通道”,也就是管腔,发生狭窄,从而进一步损伤血液流通。

如此一来,像大脑、心脏等器官组织的供血就会受损,相应的负担也会加重。

就拿脑细胞来说,当它面临较大的工作负荷且长时间无法受到充足营养补给的时候,就很容易使脑组织衰老。

并且据《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相关研究显示,相比于糖尿病前期来说,新发患者和发病后4年的病人,认知能力的下降速度会加快68%。

而这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加显著。

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本身就会出现自主性的衰退,如果此时再加上糖尿病这个危险因素,他们的认知能力会进一步受损,从而不仅会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为阿尔茨海默症埋下隐患。

2.并发症风险高

我们之前说过,糖尿病会直接对血液循环形成影响,而在这个环节下,心脏的所承担的泵血负荷也会增加,从而很容易加速心脏衰竭,同时增加冠心病、心梗等慢性并发症的病发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等慢性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老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且高达80%的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最终引发死亡的根本导火索均为这种慢性并发症。

3.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发生低血糖,主要是由于降糖药或是注射胰岛素引起的。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就降糖药来说,服用时间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老年人没有按照医嘱规律服药,或是擅自改变服药时间,那很容易导致“药效错乱”,从而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促使低血糖发生。

再者,很多老年患者在某个阶段控糖不佳的话,很容易擅自加大胰岛素的注射量,而这也是很容易使血糖突然降低的,从而极易引起心慌、手抖,甚至是昏迷,形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既然“过低的血糖水平”对老年患者的健康也会产生危害,那7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在多少就可以了呢?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就可以?答案来了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空腹血糖应保持在3.9-6.1mmol/L,餐后1H的血糖应在6.7-9.4mmol/L这个范围内,才属于正常水平。但这个标准其实不适用于老年人。

为何呢?

首先就现实情况而言,像70岁以上大龄的老年患者,他们或多或少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并且他们的身体素质相对也比较虚弱,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来控制血糖的话,可能会造成血糖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波动。

要知道,血糖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度波动,不仅会对交感神经形成刺激,增加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病发和死亡风险,同时还会引起我们上述所说的低血糖等症状,对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肾脏等器官,形成严重伤害。

因此,建议70岁及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保持在4.4~7.0mmol/L,餐后2H的血糖小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7.0%。

而老年人要想更好、更保险的稳定血糖水平,在生活中除了按时规律服药之外,饮食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研究显示:这4种饮食模式,或能帮你更好控糖

据《Nutrients》杂志此前刊登的一则研究显示,来自我国上海交大医学院的科研团队,曾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饮食模式”进行了相关实验分析:

该团队选取了超4800名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受试群体,在将其按照不同的饮食模式分为了10个小组之后,开启了半年以上的人为干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所采用的10种饮食模式,分别为:

碳水占比<25%的低碳水饮食组;

25%-45%的中碳水饮食组;

5%-10%碳水+20%-30%蛋白质+60%-80%脂肪的生酮饮食组;

脂肪占比<30%的低脂饮食组;

25%-35%蛋白质的高蛋白饮食组;

地中海饮食组;

纯素食组;

低血糖指数饮食组;

基于ADA指南建议的推荐饮食组;

常规饮食组。

科研团队在实验开始前后,对所有受试群体的空腹血糖、反映过去8-12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了详细记录。在将饮食因素和这两项指标进行全面对比之后,他们发现:

• 与常规饮食组相比,生酮饮食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了0.73、低碳水饮食使该水平降低了0.69、低脂饮食组的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了1.82;

• 就空腹血糖来看,与常规饮食组相比,中碳水饮食使该指标降低了1.3、低血糖指数饮食组下降了1.26、地中海饮食组降低了0.95、高蛋白饮食组降低了0.89、低脂饮食组降低了0.75。

在得出以上数据结果之后,科研团队又将两项指标结合饮食模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其结果显示:

• 在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和低血糖指数饮食,对该水平的控制效果最佳;

• 在空腹血糖方面,中碳水饮食、低血糖指数饮食,和生酮饮食的控制效果更显著。

因此,科研团队表示,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两个因素来看,生酮饮食、地中海饮食、中碳水饮食和低血糖饮食,能起到相对显著的控糖效果,而常规饮食对于血糖的控制效果是最差的。

而我们反看这4种饮食模式,尽管它们对于老年人而言,或许在实际践行当中会有一点困难和麻烦。

但值得一提的是,就拿在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的生酮饮食来说,它对于老年人的好处其实更明显,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同时还能有效维持大脑功能,缓解衰老。

不过医生依旧要提醒大家一点,对于上了年纪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指定饮食计划的时候,还是要侧重自身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医生建议,毕竟不是所有的控糖饮食都适合每一位患者,如果“盲目采纳”,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饮食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随机试验网络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营养学

[2] 老年糖尿病的进展.老年医学与保健

0 阅读: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