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武大郎在《水浒传》中是个颇具笑料的人物,但实际上,作为潘金莲的丈夫,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否则潘金莲也不会如此严谨地照顾他那么久。
另外,潘金莲之所以与西门庆相互倾心,其中也有武松的影响。如果没有武松的回归,潘金莲可能不会走到这一步。想要理解这一结论,看完央视版《水浒传》中的细节就会明了!
首先,武大郎其实给予了潘金莲充足的安全感!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在了解潘金莲与武大郎的生活后,各位观众就会明白。接下来,我们先谈谈原著中潘金莲是如何嫁给武大郎的。
潘金莲出身贫寒,在父亲去世后,母亲将她卖给了一位富人家做女佣。由于她天生丽质,主人对她产生了不正当的企图。
因为潘金莲坚决不愿意屈从,这家主人的“报复”心理促使他将潘金莲嫁给了一个又丑又矮、十分平庸的武大郎。
古时有句俗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潘金莲的结局也并不理想,但比起被主家凌辱来说,她的境遇要好得多,至少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归宿。
后面的情节,相信观众们都很熟悉。武大郎经营炊饼来供养潘金莲和武松。实际上,最开始潘金莲对武大郎是有些好感的,因为他给予了她很强的安全感。这一点在央视版《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
首先,武大郎通过卖炊饼维持了家庭生计,从赚钱的角度来看,他表现得相当出色。在央视版《水浒传》中,武大郎和潘金莲住的地方是一栋“二层小楼”。
相信许多观众在观看这部电视剧时,对这栋两层小楼并没有太多了解,但实际上,这正是央视版《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细节,体现了武大郎卓越的赚钱才干。
尽管武大郎只是一名卖炊饼的小贩,但他凭借这一手艺,积攒钱财建起了一座二层的小楼,这栋楼还位于“商圈”内。在古代,那时候能够拥有这样的房子并非普遍人家所能承担得起的。
那时人们只需确保能吃饱,而潘金莲跟随武大郎不仅能够吃得好,还能住得舒适,这种生活在当时算是“小康家庭”,武大郎为潘金莲提供了很大的安全感。
其次,潘金莲的种种表现表明,她在早期完全没有出轨的念头。众所周知,潘金莲是一位典型的高挑美女,而武大郎则是矮小平凡的代表。如此一对极端组合,无疑诠释了“美女与野兽”,但是潘金莲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每天清晨,潘金莲都会早早起床为武大郎蒸炊饼,此外,她还要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包括衣物、穿戴、洗漱和饮食等,真是一个贤惠的妻子。
此外,潘金莲意识到自己的美貌会引起关注,因此她一直保持在家中很少外出。当王干娘第一次来敲门时,潘金莲仅用一句“拙夫不在”便将其拒之门外。
潘金莲这句话无疑间接表明了她对家庭的信任。只要武大郎不在家,她就不愿见任何人,以此来避免听到旁人的闲言碎语。
然而,谁也未曾预料到,这位如此通情达理的贤妻在武松到来后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可以说,潘金莲的转变与武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二:武松的关心使潘金莲产生了误解。
众所周知,武大郎和武松的童年都过得相当艰辛。因此,当武大郎获得财富、而武松也有了“体制内”的身份后,这个幸福的家庭才逐渐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而这样的局面,也是武松非常乐于见到的。
武松对抚养自己的哥哥心存感激,这种情感也延伸到了潘金莲身上。因此,当他第一次见到大嫂时,内心充满了感激。在这样的氛围中,武松单膝跪地,对她说道:嫂嫂,请接受我的一拜。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处境因武松的到来而完全改变,街坊邻居们对他们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在武松未在时,邻里常常议论纷纷,而现在他回来了,大家都默默地选择不再谈论。
因此,潘金莲考虑让武松住在自己家里,一方面是因为这样他们夫妻二人就不再受他人的欺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潘金莲将武松视为自己的亲人,因此才有这种想法。
武松搬回家后,曾多次对嫂子表示感谢,但潘金莲却如此回应:现在我们是一个家庭,不必再提什么谢不谢的,以免让外人听了觉得好笑!
显然,此时潘金莲对武松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她只是把他视为自己的弟弟。在言语中,她也向武松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希望他不要多虑,因为她就是他的嫂子和家人。
武松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误被潘金莲理解成了其他的意思。当潘金莲为武松整理床铺时,他再次表达了对嫂子的感谢:“我们兄弟自小遭受磨难,没有父母,今天这么有福气,全都是多亏了嫂子。”
在我们看来,武松这句话没有什么不妥。不过大家都知道,武大郎最大的缺陷并不是他的“矮小”,而是情商低。对于自己漂亮妻子的付出,武大郎从未说过一句关心的话,相反,当武松到来时却讲了很多贴心的嫂子话,这导致潘金莲产生了误解。
冬天来临时,潘金莲亲自为武松测量了衣服尺寸,然后为他制作了一套衣服。
武松心里想着“礼尚往来”,在大哥家住了这么久,嫂子不仅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还亲自为自己缝制衣服。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送给嫂子一块布,让她用来做衣服。当时武松是这样说的:
“自从武松回来了,不知道给嫂嫂带来了多少困扰,今天特意为嫂嫂带来一块布料,希望她不要嫌弃。”
在古代,衣物被视为非常隐私的东西。潘金莲为武松缝制衣服是很正常的,但武松送布料给潘金莲则含义不同。然而,武松并没有其他不良企图,他只是想表达对嫂嫂的感谢。
然而在潘金莲这里,这个意思却发生了变化。对她来说,这可是贴身的衣料,就算放到现在,也带有“暧昧”的意味,更何况是在思想比较封建的古代。因此,潘金莲将武松赠送的衣料视为“定情信物”。
在获得衣料后,潘金莲还从侧面向武松“暗示”道:叔叔真是疼我,这布料正合我的心意。
明明只是一件布料,却被潘金莲用“疼人”和“合心”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很显然,潘金莲误解了武松对她的感激,她将这份感激错认为其他的情感。这种误解引发了一连串后续反应,最终导致红杏出墙。
不得不提的是,最初观看央视版《水浒传》时,并未注意到如此多的细节。然而,当我再一次回顾时,才意识到这部剧在细节处理上做得非常出色!
针对这一点,观众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