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几天,适合天天出去喝喝盖碗茶,摆摆龙门阵。
我呢,显然就是天天和不同的娃娃们在一起,有时候说说长度单位,有时候说说能量转换,有时候也讲讲宇宙尺度的问题。孩子们年龄跨度比较大,说点啥都是可能的。
昨天晚上,我们还一起聊聊关于教育在不同的地区非常不均衡的问题。

周日的下午,本是几个大娃娃在一起的日子,有一个孩子要在家看电视,所以,几乎就没有怎么出现,有一个孩子发烧了,所以,请假。那么就只有两个娃了,就相对自由一些。
在问题环节,婉循说,她在听一部小说,大刘的《三体》,里面多次提到一个句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啥呢?

嗯,这其实是一个听起来非常多见的短句。不过,真正理解它的人却不多。因为,这个理论一般只出现在科学普及作品,或者科学幻想小说里,它一般不出现在物理学课堂里,所以,就是在什么地方听过,看过,也大概率只是一听而已。生出想去弄明白它到底是啥的心的人,却的确是有一些好奇的了。

我给楠楠讲过好些次,所以,她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却也不甚了了。因为,这些东西也不是用来考试的,听过就听过了。
那么,它不重要吗,显然,不是这样子的,这非常的重要。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世界观的一部分。

当然了,你喝开水是为了升阳,喝草药是为了来自自然的就是好,相信赚了钱是因为上天的福泽,生病了是因为哪一世作了恶……这样的世界观,不在前面提到的世界观之列哈。

我们的整个世界,也就是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这虽然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种假说,却也比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要靠谱得多。更不要说,盘古感觉到憋屈,一斧头砍开了天与地了。
大爆炸,最大的证据,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的温度为2.725K(开尔文),对应波长为2mm的样子的微波。
这是啥意思,宇宙的背景这么遥远的事物,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吗?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讲,还真不容易见到,不过对于四五岁的家长们来讲,或者更年长一些的长者来说就是见到过的。
在我们年幼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电视比较厚,也没有无处不在的网络与有线电视信号。我们看电视,还需要把一要天线放得高高的,随时还要调整天线的方向才能够接收到视频信号。
在没有视频信号的时候,或者讲,信号比较弱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宇宙背景辐射了。它就是那满屏的雪花,嘿嘿。只是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只是烦心这些玩意儿,为啥还没有正常的节目出现在屏上呢。
却不知道,这原来是一种非常浪漫的宇宙背景,虽然它很冷。

我不关心,却并不表示别人不好奇。1964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就对这些信号表示了关注,并于14年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哈哈,看起来获得诺贝尔奖就这么容易哟。

为了读起来友好,我总结一下吧,喜欢这个话题的话,去网路上找找相关的认知,这可是一找一大把的。我只是在这里引出一个话题而已。

我在现场,还是给孩子们讲到了一些更多的内容,后来她们还一起完成了积累下来的问题的一部分。
这样的时光真的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