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欧美钟情油电混动,中国青睐PHEV?这几点是关键!

景天评汽车 2023-10-08 02:22:00

新能源的大趋势已然不可阻挡,国内围绕纯电、插混如何选的话题也越来越热。其实除却插混,还有一位“上古”选手似乎被大家遗忘了,那就是风靡一时的油电混动车。

提及油电混动,大家率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日系了,从10万价位的卡罗拉到百万级的“雷尔法”,日系对于油电混动的执着在我们国内消费者看来,似乎有点“开倒车”的味道,放眼2023年,它显然不如纯电和插混能带给人更强烈的满足感,这里的满足并非单纯指产品力上的满足,同时也是消费心态的满足,站在国内消费者对于能源类型的角度看,今天的油电混动似乎处在了鄙视链的底端。

尽管现在油电混动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越来越低迷,不过人家在除了日本以外的欧美市场却玩的风生水起,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油电混动车型在今年上半年的欧洲市场占比已经接近1/4,反观科技感更强的插混车型,仅是第一季度,欧洲总体销量就同比下滑了13%。你可能会说欧洲对于新能源车不屑一顾,此言有失偏颇,要知道,在今年的上半年,欧洲市场纯电车型的注册量就同比上涨了55%,由此可见,欧美人并非对新能源车有抵触情绪。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种趋势也愈发明显,连续两年的销量大幅增加,美国市场的油电混动车型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在燃油和纯电车之间的最佳选择,这一点从美国本土车企开始进军油电混动行业也能窥探一二。要知道,之前美国的油电混动市场一直被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霸占,而现在通用、福特都相继发布了油电混动车型。就在不久前,林肯还推出了航海家混动版,不过能否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澜还是个未知数。

再看我们国内市场,无论是插混亦或是增程车型,销量都持续攀升,为何会形成如期强烈的反差,这里有几点原因密不可分。首先就是能耗表现,相较于欧美,国内油价更高,中国消费者对于每一次油价的上涨都异常敏感,要知道,现在大部分车型都需要加注95号汽油,而油电混动车型对于油耗的把控显然不如插混车强大,单从数据看,大部分油电混动车的综合油耗数据在4-6L/100KM之间,而插混车的数据几乎都做到了1.5L/100KM之内,仅从这一项来看,就足以让不少消费者心动。

其次,国内目前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力度算得上是全球之最了,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区充电桩配套建设,在国内,即使是4线城市,也几乎有3个以上的中大型充电站,基本上可以满足充电需求,另外就是高速路服务区也几乎都配套了充电桩,全域覆盖的配套模式无疑降低了消费者用车的心理负担。

而在欧美市场,充电桩的配套几乎需要以个人来完成,根据2023上半年数据统计,目前欧洲市场的充电桩数量约为55万个,而快充桩的数量还不足6万个。在美国,充电桩数量甚至不足14万个,而这其中,特斯拉快充桩又占了很大比例。反观我们国内市场,截止8月底,充电桩数量已经接近220万个,其中直流快充桩的数量接近100万个,占比近乎达到50%。从这一角度看,插混车在欧美难以盛行也就说得通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车型占比,在欧美市场,插混车主要覆盖的是中高端领域,而在国内市场,仅是比亚迪一家品牌,就实现了插混车型从10万-30万区间的覆盖,另外还有吉利、长城、长安等品牌,也都推出了不同价位档的插混车型,消费者可选择的空间非常大。原来只够轩逸的预算,如今也能买一台自主品牌的插混车型,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结束语:

当然,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油电混动,没有谁比谁更强,二者都有各自的缺点,毕竟站在大趋势的角度看,纯电车才是全球车企共同追求的最终形态,而在目前的过渡阶段,混合动力无疑是一个折中的选择。如果从用车便捷性上看,油电混动更胜一筹;如果从用车经济性角度看,长续航的插电混动车型无疑更具优势,至于这两种产品如何选择,就要结合你的个人预算和实际用车场景了。

2 阅读:1621
评论列表
  • 2023-10-08 13:34

    这有啥奇怪的,我要换车,会买油电混动,不会买插混,因为没有固定车位,插混当油车开电池寿命比较短,换电池费用太高。

  • 2023-10-09 07:24

    有绿牌。

  • 2023-10-08 16:28

    插电普及已后电费必大幅涨,要不然养路费谁出?

  • 2023-10-10 21:04

    中国自己玩吧!

  • 2023-10-08 15:10

    欧美电价贵

  • 2023-10-08 18:57

    中国的电价在可预见的将来只会相对便宜!

  • 2023-10-10 15:48

    还有一点就是欧美的人工贵,人家时间成本看得很重,咱们这里只要能省油一天几趟去充电都不当一回事

  • 2023-10-10 22:35

    插混油混同税费你看大家买谁。

景天评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