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被杀后,两位官员抱尸痛哭,司马昭为何不敢加害两人?

铲史大官 2025-03-28 08:16:31

260年5月,魏国皇帝曹髦不愿继续受制于人,亲自带领宫廷卫队攻打权臣司马昭。在贾充的命令下,成济用长矛刺杀了曹髦。朝廷官员因害怕司马昭的势力,无人敢去悼念,但仍有两人不顾危险,抱着曹髦的遗体痛哭。奇怪的是,司马昭并未惩罚这两人,原因何在?

这两人到底是谁?他们的身份。根据现有的信息,他们分别是张三和李四。张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李四则是一位年轻有为的设计师,擅长创意构思和视觉表达。两人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但都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他们的具体经历和成就。

史书上提到,曹髦遇害时,官员们都不敢靠近。第一个赶到的是太傅司马孚,他把曹髦的头放在自己腿上,哭着说:“杀陛下是我的错。”后来,太后打算用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但司马孚不同意,他和官员们一起请求用王礼安葬。接着,尚书仆射陈泰也到了现场。

陈泰悲痛欲绝,将皇帝的遗体枕在腿上,放声大哭,哀痛至极。随后,他遇到了司马昭,两人进行了交谈。见到司马昭时,陈泰依然泪如雨下,司马昭也忍不住落泪。司马昭询问陈泰如何处理后续事宜,陈泰直言:“只有处死贾充,才能稍稍平息天下的愤怒。”司马昭却不同意,因为贾充是他的心腹。最终,陈泰无奈地说:“难道还要我再说一遍吗?”不久之后,陈泰因悲愤过度,吐血而亡。

司马昭的叔父是司马馗,他在家族中排行第三,因此被称为“三叔”。司马馗在司马家族中地位显赫,与司马懿、司马孚等人同为司马氏的重要成员。他不仅在家族事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还在政治和军事上有着重要影响。司马馗的才智和谋略为司马家族的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在司马昭掌权期间,他的建议和决策对司马家族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司马馗的存在,使得司马昭在应对内外挑战时更加从容,进一步巩固了司马家族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

司马孚的身份和背景是什么呢?他是司马昭的叔叔,排行第三。司马昭的祖父司马防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司马懿是老二,司马孚则是老三。司马孚为人温和谦逊,学识渊博,曾在曹植和曹丕手下工作。曹魏政权建立后,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深得曹丕的信任。到了魏明帝时期,司马孚被任命为度支尚书,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

在公元249年,司马孚随其兄司马懿参与了“高平陵之变”。然而,司马孚生性谨慎,在司马懿掌权期间,他刻意回避政治事务。无论是司马师废黜曹芳,还是司马昭弑杀曹髦,司马孚均未卷入其中。由于司马孚是长辈,司马师和司马昭也不敢对他施压。曹魏覆灭后,司马孚握着曹奂的手,含泪说道:“臣至死,仍是大魏的忠臣。”

作为名门望族的后代,他们继承了家族的荣耀与责任。这些家族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代代相传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家风与家训。名门之后,从小便受到严格的教育,无论是学识还是品德,都被寄予厚望。他们不仅要维护家族的声誉,还要在社会中承担起相应的角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样的身份,既是光环,也是压力,时刻提醒着他们肩负的使命。

陈泰虽然没有司马孚那样的背景,但司马昭对他仍然十分尊重。陈泰来自颍川许昌,家族背景显赫。他的曾祖父陈寔和祖父陈纪都是东汉时期的名士,而他的父亲陈群则是曹魏的重要官员。在汉末到魏晋这段时间里,颍川陈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家族。陈泰本人也很有能力,在高平陵之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功说服曹爽交出了权力象征的印绶。

陈泰后来被派到陇西军队,担任征西将军,负责管理雍州和凉州的军事事务。他多次与姜维交锋,成功赢得了狄道和曲城的战斗。司马昭非常信任陈泰,甚至称赞他说:“玄伯(陈泰的字)沉着勇敢,能果断决策,承担起地方大员的责任,拯救了即将陷落的城市,而且不求增援,也不多上报,他一定能处理好敌军的问题。作为都督大将,他做得非常对!”正因为这两点,司马昭也无法对陈泰采取任何不利的行动。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