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至26日,首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通州大运河畔举行,主要机构、头部平台、行业大咖、一线主创齐聚现场,围绕文化传承、网络剧、短视频与直播、网络微短剧、网络综艺五个维度展开了主题研讨。
2023年网剧风向关键词有哪些?
网剧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主流内容,网剧的新趋势和新方向,始终牵动着业内的心。在今天上午的网络剧主题活动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进行了开篇致辞。他提到:网络文学为影、剧、漫、游输出了大量创作母本,凸显了互联网基因IP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整个文艺创作在向现实转向,现实题材成为更多创作者的主动选择,而网络剧更加灵动,适合小切口进入、小角度延展和小人物呈现;受众在变,作品的语态也在变。这10部鲁迅文学奖获奖小说,有待剧集改编
如果说好作品是果实,那么故事和创意则是剧集的种子。随后,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上台,对“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作品”进行了推介,为剧集改编遴选了一些种子选手。爱奇艺、优酷、华策、灵河和稻草熊最新思考
从2014年到今年,网络剧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发展,“精品化”“多样化”成为网络剧的创作共识,各大平台、制作公司和头部主创已经成为塑造网络剧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其中,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阿里影业副总裁、敦淇工作室负责人敦淇,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工委主任、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和稻草熊娱乐集团总裁吉俊洪,共同就网络剧创新表达的探索与突破进行了圆桌探讨。戴莹对创新与共情的关系颇有体会:“我们不要为创新而创新、为展现个性而放弃共性,艺术创作者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很容易想展现自己个性而放掉共性。很多项目有比较好的结构和人物,那么我还会问创作者想表达的时代情绪,是批判还是什么?如果单纯批判没有解决困境的话,会让我觉得好像少一点东西的,我希望大家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把时代情绪的传递真正放在项目里面。”敦淇结合自己在优酷6年的做剧经历聊了聊:“我一直讲一个作品既要有艺术属性,也要有商品属性。民营公司很难把很多作品串联起来,平台则可以把很多东西打通,我们一开始想做一个比较大的平行宇宙,做系列剧是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不是跟别人比,是跟自己较劲,从《重生》《重生之门》到《重生之路》要在思想性、艺术性和科技创新上迭代,要跟年轻人共情。”今年华策出品的《去有风的地方》以田园治愈风掀起一阵影视文旅热,贾尧表示:“《去有风的地方》内核是乡村振兴,但不是说教式的表达。我们在疫情期间策划这个选题,捕捉到了当时人们需要治愈,呼应的当下社会普遍的心态,叙事偏人性化、朴实化,符合Z世代年轻受众的表达,是我们探索创新的一个案例,我们之后也在布局文旅向的项目。”白一骢以《三体》为例,认为剧集创新需要平台有魄力、主管部门有格局、制作方够热爱。“现在平台靠数据驱动测算所有的可能性,但数据只能算已经有过的东西,新类型是偏感性的创作方式;我们的主管部门对创新内容是不是更好的接纳程度和格局,这一点在跟北京局的合作中感受很深;《三体》花了七年的时间,要试错和摸索,我们要确认每一个进入项目的同事是不是真的很喜欢这个项目。”稻草熊影视这些年的剧集项目数量多且在不同类型全面开花,对此,吉俊洪表示:“要做创新,得有一定的数量基数做保障,百花齐放中才能有几朵开得更绚烂。我们聚焦长视频,不做短视频,长视频里聚焦自己擅长的剧集赛道,不做电影和其他品类,在剧集上特别强调多元化和丰富性。我们现在拍完后期制作的待播项目已有十个以上,储备待开发的项目有50个以上。”
创作大咖眼中的“青春叙事和青春表达”
狭义的青春题材多为年轻人的恋爱与奋斗故事,而广义的“青春叙事和青春表达”,可以指向任何年纪和行业仍有锐气和精气神的主角,也指向剧集叙事语法的青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