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浪潮下外资电视品牌成2017上半年最大赢家

厚科技 2017-06-01 21:12:57

2017年的彩电市场开局似乎并不如去年多数人预想的那么乐观。

据中怡康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彩电市场出现了价量齐跌的不利开局。一季度全行业零售额为366亿元,同比降幅达7.3%,而出货量则只有1138万台,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13.5%。

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15周-18周),全行业彩电零售量虽然继续下滑到424万台(同比减少14.7%),让人稍感欣慰的的是销售额止跌反升达到161亿元,同比上涨了4.5%。分析人士指出,品质消费已经成为彩电市场的大趋势,在这个趋势的带动下,那些注重技术积累,在高端产品上具备前瞻性的企业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而那些仍将重心放在价格战上的品牌,无疑将错失这场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如果说低价成就了互联网品牌们的成长,那么2017年这些品牌们则第一次感受到了“成长的烦恼”。

中怡康黑电分析师孙泰桐提供了一组数字:“互联网品牌在2016年的增长确实比较迅速,但从2017年一季度的销量看却出现了逆转,下降趋势明显。从京东、苏å宁、天猫等公开渠道的数据来看,今年1-13周电商销量减少了17.2%,对比来看,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增长了45.5%。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旗舰国内传统品牌也遇到了互联网品牌类似的烦恼,尤其是在传统优势的线下渠道,国内品牌销量占比甚至下滑了6个百分点。而外资品牌则相对延续了第一季度的增长趋势,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份额中双双扩张,线下渠道占比23%,线下渠道占比21%,分别增长了5个和4个百分点。成为整个五一彩电消费市场上的唯一亮点。

归根结底,电视市场“价格战”逐步失效,主导原因还是中国市场出现了消费需求的深层次变化。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中国彩电市场目前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品质,更加青睐旗舰级的产品,而一些国产品牌虽然已经在中高端产品上布局,但仍然摆脱不了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产品高度同质化,品牌的溢价能力弱,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的时候,尤其被动。而以三星为代表的外资品牌除了在品牌形象和技术积累上拥有传统优势,在高端产品上的前瞻性策略是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这个五一的销售数据看,表现最为抢眼的2个领域分别是60吋及以上的大屏幕市场,另一个则是量子点电视,这些正是外资品牌的最擅长领域。

中怡康对五一期间各个尺寸段的监测数据显示,60吋及以上规格的大屏电视销量占比同比均大幅提升

量子点和OLED是未来彩电业的两大技术路线方向。从这次五一的市场表现看,量子点优势明显

以在五一期间高端市场表现最为抢眼的量子点电视为例,五一期间渗透率达2.6%,远超OLED电视0.6%的份额。而最早进入量子点领域的三星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 在“五一”量子点电视产品品牌份额占比中, 三星 以74.4%的市占率独占鳌头,量子点畅销型号top10机型中,三星获得8个席位)

和一般液晶电视相比,量子点电视拥有色域高、色彩纯等诸多优势,和OLED相比在成本和产能上也具备优势。三星也是目前在量子点产业链上布局最完整的电视厂商之一。三星最早于2010年涉足量子点领域,投资了含有超过300项量子点显示相关专利的Nanosys公司,2016年,三星还以7000万美元收购了当时行业内最先进的量子点企业美国QD Vision公司,并推动成立了国际量子点电视联盟,在量子点面板技术领域建立了绝对的技术优势。

依靠技术积累,三星在产品上也实现了不断的突破,率先推出了全球唯一的无镉量子点电视;首次实现了对100%显色体积进行还原,并可以达到“亮、久、广”的特性,实现高达1500-2000尼特的峰值亮度,是普通液晶电视的6倍,也不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降解的问题,能够使屏幕影像显示的寿命更长久、产品也更环保。

据NPD Display Search预测,量子点电视2017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00%,有望从2016年的60万台增长到2017年的120万台,同时全球范围内也会从300万台增加到600万台,市场空间的大门已经彻底激活。

陆刃波表示,作为液晶领域用来创造更真实画面的一项创新技术,量子点电视已经成为三星、TCL、海信等许多厂商竞争角逐的新方向,甚至连乐视等互联网品牌也开始尝试试水量子点电视,整个产业对量子点技术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不仅有利于增大与OLED竞争的筹码,而其在画质、成本、功耗和寿命等方面的优势,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激活消费触点,提升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量子点电视有望成为未来中高端市场实现源源不断增长的最大推力。

2017年,彩电行业技术的多元化、大屏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外资品牌在整体销售不畅的大环境之所以能够突围,根本原因还是长期以来注重技术积累,重视高端产品,提前布局的策略决定的。国产品牌和互联网品牌如果想要在未来有所突破,除了要看清彩电技术路线的方向,也要对过去策略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0 阅读:3

厚科技

简介:家电、3C行业资深媒体人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