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八,恭祝金匮玉函天医张仲景真人圣诞

灵胡缘 2025-02-15 09:21:25

张仲景真人,讳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人,东汉伟大的医学家,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张仲景真人所著《伤寒杂病论》溶理、法、方、药为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为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著作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被后世尊称为“医圣”,道教称金匮玉函天医张仲景真人。圣诞在农历正月十八日。

张仲景真人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怹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张仲景真人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医学著作,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尽得其传。

医圣生平

有一日张仲景真人去拜访同郡当时在朝中名人何顒,何顒和怹交谈后,发现怹的志向十分坚定,非常钦佩地对张仲景真人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意思是说张仲景真人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张仲景真人听了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真人由于勤奋好学,学问出众,医术超群、造福乡梓,加之为人诚恳,不论贫贱,有求必应,因而南阳老少尊卑,对怹都很钦佩、敬重,青年时期已经闻名于全郡,汉代选拔人才充任官吏无考试制度,朝廷规定每年郡国首相可推举一个德、才兼备并且有声望的人称作孝廉,凭此资格可出任地方官,孝廉因为是推举的,所以后人也称为举人,汉灵帝在位时,张仲景真人被举为南阳郡的孝廉,并因之而出任长沙太守。

建安元年以后,大规模的伤寒病又开始在全国各地漫延流行,不到十年时间,仅张仲景真人自己家族二百多口人就病死了一百三四十口,单因害伤寒而死的就有九十多口,亲人的噩耗,使张仲景真人十分悲痛。“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怹深知当时的医生大多数不肯探求医经,推演新知,各承家传,始终守旧。于是,决心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实践参考一生收集的大量民间方剂,埋头刻苦著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因为张仲景真人医术高超,后人称怹为“开创之圣,医道之宗”。华陀仙师读了怹的《伤寒杂病论》后十分兴奋地说:“此真活人书也!”唐代名医孙思邈真人深有感概地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可见其医方之宝贵耶”。由于人们的诊视保密,加之当时印刷条件所限,张仲景真人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代传下来的只有经过晋代名医王叔和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

望色先知

张仲景真人行医到了京师。这时怹的医道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怹能“察断人病初起于微末,掌握生死之转机”,人们都称赞怹是“扁鹊再生”。有一天,怹见到侍中王仲宣,这时王仲宣二十多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张仲景真人却断定说他有病,并且告诉他这种病四十岁时才能发作,症状是掉眉毛,眉毛掉完后半年就会死去。让他赶快服用“五石汤”。王仲宣听了这话,简直认为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相信,没有吃药。又过了三天,张仲景真人看了看他的脸色说:“你的气色根本不像吃过药的样子,你为什么这样轻视自己的生命呢?”然而王仲宣仍然执迷不悟,不肯相信仲景真人的话。二十年后,果然王仲宣开始掉眉毛,又过了一百八十七天,就死去了。

“堂”的来历

张仲景真人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怹一反封建宫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怹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怹接应不暇,于是怹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怹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真人,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对症下药

张仲景真人在医学上出了名,还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

从前,一些郎中们,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般都不外传。那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女。他整天惆怅后继无人,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都缩一头。老先生的病谁也看不好。越来越重了。张仲景真人知道后,就奔沈槐家来。

张仲景真人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卵成蛋蛋,外边涂上珠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真人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就没听说过,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真人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真人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述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真人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道书有:“无天医无以施咒禁”、“延生保命,须假神威,宿疾沉疴,尤赖天医”,可见天医法在符咒禁术治病中的重要位置。

天医职能

据《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道教好道布医的神祇,在上清天医院中都有神职,共辖天医十三科。其中,风科(金匮玉函天医张仲景真人)、大方脉科(疗虎针龙天医孙思邈真人)、眼科(归正派法天医王焘真人)、产科(云林神谷天医龚廷贤真人)、小儿科(保元寿世天医周扬俊真人)、外科(神宫妙手天医华佗真人)、耳鼻科(医学入门天医岐伯真人)、口齿科(九九难经天医卢之颐真人)、伤折科(丹溪心法天医朱震亨真人)、金簇科(医学全备天医刘完素真人)、砭爇科(推明内外天医李杲真人)、疮肿科(制药灵妙天医雷斅真人)、书禁科(博览统删天医葛洪真人)等。

据《天医科》载,天医“拯救两途孤鬼,拔度十伤亡魂。或边江战阵而身死,或斩绞徒流而命亡,或被仇冤刀劫而致殒,或囚牢狱笞杖以丧生。山崩石压,埋没身形,树挞岩摧,抛残骨肉。尤有三世结就之冤,蛇伤虎咬;十月怀胎之厄,母丧儿亡。甚至胎未成形而殒命,产将临月以丧生。或雷击火焚,悬梁溺水。或车碾马踏,坠井翻船,临难舍死,服毒忘生。十类伤亡,非妙剂不能全色相;三涂滞魄,舍神医奚可复形魂。故有事于苦灵,爰冒投于师造。”

也就是说,车祸、恶病、迫害、自缢、斩绞、投河、坠井、翻船、产亡、胎伤、蛇伤、虎咬等横死众生魂魄三魂不聚,七魄不归,实难获超生。天医院众神,全角复性,合体疗灾,恩周今古,泽被明幽,再医其疴,早日升方。也就是说天医,即是救度非正常殒命的灵魂,使其早日升方。

【张仲景真人宝诰】

志心归命礼:顽疾遇良医,济世苦修行。悬壶名留迹,药到病除救。慈悲心可诚, 感化万民心。张仲景医圣,持愿大背心。拔苦救病众,天地一同舟。万民得敬仰 ,医术灵验现。诵名得救苦,普照大光明 。医术大慈尊,到处现光明。大慈大仁,行医术普助后世人。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