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院第一股”康宁医院净利润下滑23.66%!老年医疗撑起第二增长曲线?

来源:诊锁界
编辑:北玄
封面来源:网络

近日,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02120.HK)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这家以精神专科起家、近年加速布局老年医疗赛道的民营医院集团,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截止到2024年末,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至16.54亿元,门诊量突破55.8万人次、住院床日数增长9.4%,平均床位使用率达到了90.44%。但归母净利润却降至6561.02万元,同比减少23.66%。根据康宁医院此前公告,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医保结算差额增加及税金和雇员开支增加。

这家曾以“精神病院第一股”光环登陆港交所的企业,如何走出“增收不增利”的泥淖?其转型之路又暗藏哪些风险?

精神医疗表现稳健,老年医疗增长强劲
2024 年,医疗行业竞争加剧,公立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医保支付政策持续收紧。在此环境下,康宁医疗以“提质增效、稳中求进”为战略目标,聚焦集团化资源整合、深度发掘优势学科潜力,通过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赋能,强化精神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加速布局老年医疗服务业务版图,构建多元业务增长曲线。
全年营业总收入达到 16.54 亿元,同比增长 3.63%。截至报告期内,康宁医院的自有医院为32家(与2023年持平),其中包括一家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运营床位数增加至 11508 张,较2023年的11,268张增加了240张,增长率为2.1%。
自有医院业务是营收的绝对主力,2024年运营收入为 15.18 亿元,较2023年增长2.2% ,占营业总收入的 91.78%,包括医院提供的门诊、住院服务征收的费用(“账单收入”),可分为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

门诊和住院人次的增加带动了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收入的提高,自有医院账单收入达到 15.82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2.9%。根据智通财经APP讯,康宁医院(02120)公布,于2024年年度,住院平均每床日总开支为361元,同比减少5.0%;门诊人次数目约55.82万,同比增加11.5%;门诊均次总开支为374元,同比减少14.2%。

进一步拆解自有医院业务,精神医疗和老年医疗是两大核心支柱。从市场需求上来看,精神心理问题因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等因素逐渐凸显,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为这两项业务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
精神医疗业务一直是营收的主力军。业务账单收入达11.07 亿元,较2023年增长了1.1%。占自有医院收入比例超七成,达70.09%,其核心地位无可替代。康宁医院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管理举措,持续强化运营效能,但部分自有医院主要因医保结算差额与经营情况未达预期导致盈利承压明显。
住院床位数是8928张,有效住院服务床日容量326.76万,使用率88.4%,住院床日数288.92万,比2023年上升5.56%。门诊人次从39.53万增长到47.46万,增长20.1%,但门诊总收入只增长4.9%,均次费用下降明显。或许因为医保控费导致单次收费降低,或者患者结构变化,更多轻症患者选择门诊,但支付能力较低。
康宁医院在精神医疗领域专科优势显著,通过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集团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心理疾病等专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龄健康”政策的推动及智慧医疗技术的普及,老年医疗业务快速增长,成为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支点。2024 年老年医疗业务账单收入达到 4.75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7.33%。
截至 2024 年12月 31日,康宁已开设老年医院六家,在建康养项目一个,开放床位约2580 张,使用率高达96.1%,住院床日数增长23.4%至90.7万,整体上呈现需求扩容且盈利提升的态势。康宁医院通过构建医养融合模式,提供全方位的老年健康服务,满足了市场对老年医疗护理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不过,老年医疗业务的门诊情况却不容乐观,门诊人次下降20.5%,收入下降33.5%,均次费用也降低。这可能是因为老年患者更倾向于住院治疗慢性病,而门诊服务吸引力不足,比如门诊项目未纳入医保。
除了核心业务,康宁医院积极拓展其他医疗相关业务。2024年,其他医疗相关业务收入达1.36亿元,较2023年增长28.5%,主要得益于医疗器械销售、非院内药品销售以及医疗信息技术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康宁医院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通过怡宁心理互联网医院平台,提供在线诊疗、远程咨询等服务,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

营收依赖医保,财务状况暗藏隐忧
尽管康宁医院营收实现增长,市场前景广阔,但财务状况却存在隐忧。
净利润方面,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6561.02 万元,同比减少23.66%;从毛利率来看,自有医院业务的毛利达到3.92 亿元,较2023年增长4.0%,但考虑到营收增长幅度与净利润下滑情况,毛利率的实际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从股价表现来看,最近一个月来,康宁医院累计跌幅2.52%,2025 年年初至4月1日累计跌幅24.55%,跑输恒生指数15.25%的涨幅。
投资者对康宁医院的态度也呈现出分化的态势。一部分长期投资者看好公司在精神医疗和老年医疗领域的布局,认为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和老年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而另一部分短期投资者则更关注公司当下的财务表现,对利润下滑、医保结算风险等问题较为担忧,选择减持或观望,反映出市场对康宁医院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考量。
医保结算差额增加对部分医院盈利产生了负面影响。2024 年康宁医院可变对价(主要为医保结算差额)为6430万元,同比增加1200万元,占账单收入的比例从3.4%增长至 4.1%,
2024年医保结算金额占营收比重达71.7%,且呈上升趋势。若政策进一步收紧或失去定点资格,将直接冲击现金流。尽管老年医疗自费比例较高,但精神医疗仍占收入63.8%,短期难摆脱医保依赖。
行业竞争层面,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涉足精神医疗和老年医疗领域,既有公立医院的扩张,凭借其品牌、资源优势吸引患者;也有其他民营资本的进入,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对康宁医院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构成了威胁。
医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争夺也极为激烈,精神科医生、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据统计,据统计,2024年我国每十万人拥有康复治疗师人数为3.57名,与卫健委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 “到 2025 年每十万人拥有康复治疗师12名” 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为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康宁医院不得不提升薪酬待遇、完善福利体系、加大培训投入,导致雇员开支显著增加。
面对诸多挑战,康宁医院的应对策略呈现三条主线:
业务结构优化:加速向老年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倾斜,利用自费比例高、政策支持强的特点对冲医保依赖风险,例如收购平阳长庚怡宁医院,加强在老年康复医疗版块的布局;
运营效率提升:以“提质增效、稳中求进”为战略目标,聚焦集团化资源整合,降低采购和人力成本,同时缩减管理业务规模(2024年医院数量与2023年持平,运营床位数仅增2.1%至11508张,而2023年增速为16.3%);
科技赋能转型: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5%至3652万元,全力推进 “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及 “自我认知系统应用” 等创新项目,试图通过技术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举措虽具前瞻性,但短期阵痛难以避免。例如,老年医疗需要重资产投入(2024年在建工程余额1.85亿元),且患者教育周期长;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效果也需时间验证。
在医保控费常态化与老龄化红利交织的背景下,康宁医院的业绩分化凸显民营专科医院的转型阵痛。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释放老年医疗潜力,同时缓解精神医疗的盈利压力,将是其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驱动”的关键考验。未来,康宁医院需要在优化成本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以及把握政策机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