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联合军演,欧洲被排斥在外:全球权力格局是否正在重塑?

遗忘旋律的拾梦者 2025-02-18 18:11:15

中美俄联合军演,欧洲被排斥在外:全球权力格局是否正在重塑?印度尼西亚主导的“科莫多-2025”多边联合军演,正引发全球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场非战时性军演中,中美俄三国同时出现,气势磅礴,规模空前。然而,欧洲主要国家被明显排除在军演名单之外。

这一局面引发了欧盟内部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迅速召集欧洲领导人召开会议,讨论“欧洲被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的潜在危机。中美俄三国为何如此重视此次军演?

欧洲缺席背后又牵涉到怎样的大国战略?这场看似普通的军事演习,正在向外界释放哪些深远的信号?科莫多军演的背景与意义“科莫多军演”始创于2014年,这是由印尼主导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多边军演。

与一般的军事演习不同,“科莫多”更关注区域合作问题,如海上搜救、民事医疗和人道主义援助。相较于常规的军事性质,该军演更强调外交意义。2025年的科莫多军演无疑是历届军演中最为瞩目的一次。

根据印尼政府及媒体的消息,中美俄三国都高度重视此次军演,计划派出各自的主力舰队。中国可能会派遣055型导弹驱逐舰,这一型号被誉为“驱逐舰之王”。而美国可能会派出航母战斗群或两栖登陆舰队,俄罗斯则可能动用太平洋舰队的王牌阵容。这样的配置可谓“盛况空前”。相较于上一届的科莫多-2023军演,这次活动对参与方的选择显得更加谨慎。2023年的演习吸引了50多个国家参与,包括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而2025年的军演则完全没有欧洲的参与资格。这一变化让外界猜测,科莫多军演的重心或许已经从“多边大合唱”向“少数大国主导”转型。欧洲的尴尬局面作为全球局势中的重要参与者,欧洲在此次科莫多军演中被排除在外,显得特别尴尬。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快速作出反应,召集欧洲各国讨论应对策略,并公开表示对这一局面“不可接受”。欧洲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美国“有意施压”的结果。他们认为,美国试图通过边缘化欧洲,来强化自己的主导权。这样的观点并非毫无根据。在过去十年间,美欧关系出现了多次裂痕。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欧洲与美国在外交及安全事务上的分歧逐步加大。从北约防务支出问题,到俄乌冲突的谈判,再到这次的军演计划,美欧联盟似乎走向了“利益分化”的状态。美国有意将欧洲排除在一些关键议程之外,突显出“大国竞争”主导的全球秩序,而欧洲则逐渐显得被动。从印尼及东盟的视角来看,欧洲的缺席或许也隐藏着地缘上的合理性。此次军演以亚太区域为核心,印尼更希望借助此次合作为区域事务增值。相比之下,虽然欧洲国家有着“印太战略”的政策,但其在亚太的整体影响力却相对有限。演习背后的地缘博弈科莫多军演的真正意义,或许并不在于表面上的军事合作,而是在于中美俄三国借助演习平台进行的外交博弈。对于中国而言,参与此次军演则是展示亚太区域存在感的绝佳机会。近年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南海的相关争议,不断巩固自己在亚太的主导作用。派遣先进主力舰艇参与演习,不仅提升了东盟对中国军事能力的信任,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区域事务中的核心地位。美国则利用这次军演机会,强调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自“亚太再平衡”战略启动以来,美国一直希望通过深度介入印太事务来对冲中国的崛起。军事合作、海上控制等议题成为美国的重要发力方向,而这种军演恰恰是展示“存在感”的重要窗口。关于俄罗斯,其参与的目标则在于确保多极化秩序实现。俄罗斯借助军演来推动中美俄三国的互动走向合作框架,而不仅仅是对抗层面。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更复杂的国际环境,俄罗斯需要通过展现自己在印太地区的能力,重申“势力范围”在全球秩序中的重要意义。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这场军演引发了关于全球权力格局变化的广泛讨论。在冷战后至今的30多年里,欧洲一直试图扮演“全球事务桥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法国、德国等国越来越困难地发现,全球力量结构正逐渐向亚太转移。这使得欧洲的整体影响力在大国协作中显得逐渐疲态。1. 亚太崛起:东盟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核心,尤其是在中美博弈激烈的背景下,其作为缓冲地带和外交平台的作用愈发突出。2. 欧洲边缘化:虽然欧洲依然是经济和文化大国,但其在安全与军事议题上的全球话语权却面临削弱。3. 中美俄的多极互动:尽管三国在不少问题上存在明显矛盾,但它们仍在参与这些多边合作,展示出在管理局势上的微妙合作意愿。科莫多军演不仅是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全球秩序的一次调整。中美俄三国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而欧洲国家似乎被逐渐挤出全球事务的核心舞台。对于欧洲来说,这场军演既是一场生动的警示,也是一场未来角色的拷问。在全球权力格局深刻变化的过程中,欧洲必须考虑如何通过自我调适,重新进入“大国俱乐部”的核心地位。这场以军演为表象的权力游戏,很可能只是全球格局重塑的开端。在这个新的权力游戏中,欧洲是否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将会是值得关注的重要命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