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打出来的胜利果实,在有时候,不一定能拿得住,拿得稳。
甚至不排除,最后几乎失去。
而这种失去,很可能不是因为真正战争,而是因为谈判。
01
19世纪中后期,保加利亚要脱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爆发了大起义,结果遭到了帝国残酷镇压。
这个时候,俄国选择了援助保加利亚,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
当然了俄国援助其实有着更深的目的,那就是利用当时英国等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拒不履行承诺的改革措施”不满,趁机对早就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动大规模战争,要更大范围掠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甚至意图摧毁这个老帝国,夺取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夺取黑海海峡,夺取巴尔干半岛。
俄国胜利不断,让英国等极为担忧和不满,因为俄国势力范围在急速扩大,而且俄军兵锋距离君士坦丁堡越来越近。
02
随后,英国强硬表示要加入战争,还派出了舰队在黑海海峡游弋,施压俄国。
不久,俄国就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临时和平条约草案。
欧洲其他大国担心俄国又像上次那样在条约里隐藏秘密条约,要独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占黑海海峡。
因此,奥匈帝国要求召开欧洲大会讨论。
英国更是要求俄国必须将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条约放到大会上一条一条的讨论。
不过俄国没有理睬,随后迫使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署了《圣斯特法诺条约》,依据这个条约,俄国将得以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实现自己的重大战略目标。
在欧洲其他大国尤其是英国的施压下,十几天之后,俄国才给英国看,还很强横的说,有意见可以提,但接受不接受,俄国说了算。
03
英国发现条约的影响力太大,危害太大了,还真不惯着俄国这种嚣张气焰.
几天后,英国就调集后备军,并且从印度调集军队,决定攻占地中海的塞浦路斯等。
不就,印度后备军也到了地中海中间的马尔他岛。
奥地利帝国也以武力威胁俄国,因为奥地利一直觊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巴尔干半岛地区,视为“禁脔”,哪里容忍俄国染指!
英国和奥地利这种实际行动摆明了意图跟俄国大战一场,这让当时俄国以及其他大国震惊不已。
悲催的是,俄国那个时候,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打了将近一年,处于疲弱状态,无法再跟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大战一场,尤其是海战。
而当时欧洲其他大国也并不站在俄国这边,毕竟俄国吃独食,而且吃的太多了。
04
于是,1878年7月,柏林国际大会召开.
俄国、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波斯以及巴尔干各国等参会,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会议。
这一次会议,其实几乎是一边倒,俄国被孤立。
最后的结果是,俄国遭到巨大压力,被迫做出了巨大让步,各方签署了柏林条约,俄土此前所签署的《圣斯特法诺条约》遭到了巨大修改,说是废除重签,也毫不为过。
俄国的战果被剥夺了非常多,俄国的势力范围遭到了严格限制。
这本质上是以英国为主导的西方列强对俄国的一次“围攻”,很显然,当时的俄国无力吞下那么巨大的战果,不得不做出了重大妥协退让。
05
要知道,这一次俄土战争,俄军大概伤亡20万人,结果到手的巨大胜利果实,却得而复失,关键是还是在新的国际谈判会议上失去的。
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外交失误。
当时的俄国沙皇的亚历山大二世,被当时西方列强“围攻”给“唬住”了。
这个重大挫折,再加上他在俄国推行自由化改革,让这个沙皇在俄国国内左右不讨好。
3年后,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