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肺结节患者认为检查做的越贵,结节看得就越清楚,诊断得也清楚。尤其是首次发现较大结节的患者,更希望通过检查来确定结节的良恶性。
其实不然,以肺结节为例,除了病理外其他的方法都非“金标准”。但是大多时候时候我并不建议做穿刺来判断,毕竟绝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

通过观察结节目前的生长特点,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判断出结节的生长走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往往会建议患者充分利用好随访时间,通过有效系统的治疗,门诊上复查时结节缩小或者消失的案例很多。
就像我接诊的这个患者,第一次做肺部ct就发现了1.5公分的实性结节,当地高度怀疑是肺癌,建议他做一个pet-ct,结果显示高代谢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患者看到我门诊病房消掉3公分的好转视频,拿着所有资料找到我,想最后再确定一下治疗方案。看过他所有的检查报告和电子影像图后,我不认为是肺癌,也不建议手术。
为什么我会得出这个结论呢?

首先,这个结节虽然有支气管征但不确定就是恶性的,因为这个支气管征非常完整,并未出现扭曲变形。
其次结节周围血管走形非常规整。如果结节是个不好的,对血管的这种牵拉力会非常强。还有一点就是结节的边缘比较平直,膨胀性也不足。

其实对于这种实性的结节pet-ct它的准确性是比较高,但也不是100%的。有的时候一个普通的一个CT也能反映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3点综合判断:这个结节虽然大而且密度高,但也不能直接定性为肺癌,而且是第一次发现,没有之前的变化作为参考依据。我建议患者先吃中药观察,由于患者比较担心可以先吃一个半月,看结节变化再调方加大力度用药。

结果和我判断的一样,一个半月后,结节出现明显的缩小,而且密度也有所降低。再行用药1个月,结节对比可以看出来,消得干干净净。
我一直强调:发现结节不要盲目手术,影像分析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决定着后续的治疗方案,更需要从细节入手去判断。

发现肺结节后还是建议第一时间找专业大夫分析诊断,我们既要重视它,又不要背包袱。我们不排斥手术,但是不能盲目手术,应该给自己一个不手术的机会,用最小的代价解决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