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场被外媒称为“悬崖边的中美对话”即将上演。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中国代表团启程赴美,计划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
然而,就在会晤前夜,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3月25日突然宣布,将80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单”,包括70余家中企及科研机构,涉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这种“谈判桌上谈合作,谈判桌下挥大棒”的策略,显示出了美国一贯的“极限施压”政策。
3月初,特朗普政府以“中国未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再加征10%关税,涉及约3000亿美元商品。
中方随即宣布对美煤炭、液化天然气、大排量汽车等加征10%-15%关税,直击美国能源和汽车产业痛点。以汽车为例,中国对美产大排量燃油车和皮卡的加税,将打击林肯、通用等品牌在华市场。
在此次被列入“黑名单”的中企中,近12家公司被美国单方面指控“开发军事AI”,近7家实体则被美国单方面贴上“支持量子技术军事化”标签。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言,此举旨在“阻止中国开发先进武器和先进AI”。然而,美国《纽约时报》早已指出,英伟达等美企通过定制芯片规避禁令,华为的芯片复苏更证明制裁效果有限,美国难以遏制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崛起。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2月警告,过度制裁将迫使盟友转向中国,反而助推中国AI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仍同比增长2.9%,劳动密集型产业虽受冲击,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逆势增长5.4%。
可以说,美方的“脱钩”策略,正遭遇市场规律的强力反弹。针对美国单边加税,我国早已展开了反制。商务部3月4日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指控美方违反非歧视原则和关税减让承诺。
相比于2018年的第一轮贸易战,我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占比已经大幅下降,对东盟的商品出口占比则显著提升,这使得特朗普政府对我国发动关税战的威力大打折扣。
我国商务部多次强调,愿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但必须以取消加征关税、停止科技打压为前提。
当前,特朗普政府面临双重压力。共和党强硬派要求对华更强硬,但农业州和能源集团却因中国反制,面临着惨重的损失。
媒体预测,若中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美国可能会威胁进一步提高对华关税,而中国则可以继续扩大对美关键金属出口管制。
可以看,从关税战到科技战,从谈判桌到世贸法庭,中美此轮贸易博弈,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范畴。正如我国外交部所言:“任何制裁都阻挡不了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