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游,周末体验,盐官古城钱塘潮,古法晒盐教学课

我是付强若 2025-02-19 20:36:39

古道探险游,九日重走,天目山货运遗存,茶马历史新发现

在旅游的世界里,总有一些少有人知的宝藏路线等待着勇敢的旅行者去探索。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次长达九日的古道探险之旅,沿着与天目山货运遗存相关的路线,重新发现了茶马历史的新面貌。

先来说说天目山吧。天目山可不是个普通的山脉,它在我国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从地貌上讲,天目山是典型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着雄伟的山峰、茂密的森林。它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这在南方地区是很典型的地貌植被类型。这里的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就像是大自然馈赠的一个天然氧吧。

很多景区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天目山也不例外。像我自己去天目山游玩的时候就发现,游客众多导致登山的道路有时候会很拥挤。而且大部分游客都是沿着常规的景点路线游览,对于天目山背后深厚的货运遗存和茶马历史了解甚少。这也让我意识到,是时候来一次深入探索之旅了。

这次的旅行,我和一群户外爱好者从杭州出发。我们中既有大学生,充满对未知历史的好奇与探索欲;也有一对退休的夫妻,他们一直向往能有这样有深度的文化之旅。我们选择在秋天出发,这个时候天气不冷不热,非常适合长途跋涉。而且这个季节的天目山,山上的树叶开始变色,漫山红叶如诗如画,景色十分迷人。

我们的第一站是临安的古驿站遗址。这个地方相对比较冷门,没有太多游客前来。当我站在古老的驿站前,抚摸着那斑驳的城墙,仿佛能看到曾经商旅们在这里停歇、换马的忙碌景象。驿站的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石板和木材,虽然历经风雨的侵蚀,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规模与气势。我想起在一些旅游攻略的评论区看到有网友分享说,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这种历史遗迹,觉得它们破旧又无趣。但我觉得正是这种冷门之处,才更具深度探索的价值。

离开临安的古驿站后,我们前往了昌化的山区。这里的地形是典型的山区,山路崎岖蜿蜒。和北方干冷的环境下的山脉不同,昌化的山虽然也是山峰起伏,但山上看到的树木更多是葱郁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的交错。这里的村民们在路边还设有一些小吃摊,让我们品尝到了当地特色的玉米饼。这种玉米饼带着玉米的清甜,和我们平时在城市里吃到的很不一样,更加原汁原味。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当地的老乡。老乡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天目山的传奇故事,其中就有关于古代货运的故事。他说在很久以前,山上的这条小道是连接内外的货运通道,有大量的茶叶、瓷器等货物从这里运往各地。他还说以前的路比这还要难走,当时的人们要依靠牲畜和自己的双脚在这条古道上艰难前行。

随着深入探索,我们来到了一个叫临岐的地方。临岐的古道保存得相当完好,石板路上有着深浅不一的辙印,这些都是曾经马帮运输时留下来的痕迹。在古道的周边,还能看到一些废弃的仓库旧址。这些仓库旧址的建筑有些独特,墙壁厚实,屋顶的瓦片有着独特的纹理。这和南方其他一些古镇的古建筑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自己的风格。就像我之前去过的一个江南古镇,那里的建筑多是白墙黑瓦,而临岐的这些建筑在建筑结构和材料的使用上更偏向于实用性,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

有一位博主朋友在我的旅行计划中看到这些内容后和我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说他之前也发现了一些类似的小众旅行地,但是在宣传和旅游开发上却遇到了不少问题。他觉得这些地方如果能够更好地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天目山货运遗存这些内容,应该能够吸引更多的旅行者。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把这次的旅行发现分享给大家的决心。

继续前行,我们到达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这里的风俗习惯也非常有趣,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小型祭祀活动。在祭祀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这里和那些热门的旅游民俗村有着天壤之别,没有商业化的喧嚣,只有纯粹的民俗风貌。

在这九天的探险之旅中,我们还发现了很多与茶马文化相关的遗迹。比如在某些山谷中,还能看到曾经用来筛选茶叶的石臼,这些石臼周围布满了青苔,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还有些地方发现了刻有“茶路”二字的石碑,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仍然能够辨认。

这次九日的重走古道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发现了天目山货运遗存对于茶马历史的丰富补充,也感受到了那些被遗忘的古道、古道上的建筑、习俗和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我就在想啊,这么有趣又富有文化价值的路线,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知道呢?那些热门的旅游地固然美好,但像天目山货运遗存这些承载着独特历史文化的地方,是不是也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呢?是旅游开发方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宣传力度不够呢?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