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肾病这么“安静”?因为它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等你真正感到不舒服了,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这种“沉默的杀手”,正在悄悄夺走无数人的健康和生命。
我们要先得搞清楚肾到底干嘛的。肾脏每天都在默默无闻地帮我们“清理垃圾”。
它像一个过滤器,把血液里的废物、毒素、药物的代谢产物都排出去,还负责调节血压、制造红细胞、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一旦肾脏出了问题,就相当于“污水处理厂”罢工了,垃圾在身体里堆积,血压升高、水肿、贫血、乏力、恶心、心衰……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最严重的就是进入尿毒症阶段,要靠透析或换肾才能活下去。

很多人以为肾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其实现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得肾病的也不少。
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滥用保健品、长期吃止痛药……这些都是现代人“慢性伤肾”的日常表现。
别再以为“我没病,我年轻,我不怕”。
肾病不是一夜之间降临的,它是你日积月累的“坏习惯”在暗中积攒的“报应”。
那到底哪些东西最容易“拖垮”肾脏?我们先来聊聊“3不喝”。

第一个不能喝的,就是各种“高糖饮料”。你以为喝点奶茶、可乐、果汁没关系?其实这些饮料糖分极高,经常喝会让血糖飙升,还会让胰岛素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
时间久了,容易引发“糖尿病肾病”。
很多人并不知道,果糖对肾脏的伤害尤其大。
果糖代谢后会直接增加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尿酸高了,痛风,还会引起“高尿酸性肾病”。
第二种不能喝的,是“含磷饮料”,比如一些运动饮料、能量饮料。
磷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尤其是肾功能本来就不好的人,一定要远离这类饮料。

第三种千万别喝的,是“浓茶浓咖啡”。很多人习惯早晨来一杯浓咖啡,下午再来一壶浓茶提神,但你知道吗?茶和咖啡里面的草酸、咖啡因含量高,长期摄入容易导致结石、增加肾脏负担。
尤其是浓茶中的草酸,容易和钙结合生成结石,卡在肾里痛到打滚。
除了喝的,吃的也要注意。
下面这“4不吃”,很多人天天在吃,却不知道早已在“慢性作死”。
第一个不能吃的,是“高盐食物”。
你是不是觉得口味重才有味道?但你知道吗?长期吃咸的,会让血压升高,肾脏过滤压力变大,时间久了滤过系统受损,肾功能开始下降。

第二个要戒掉的,是“加工肉制品”。
火腿肠、腊肉、香肠、烧烤……这些食物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添加剂、钠盐,肾脏代谢不过来,长期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诱发癌症。
第三类要少吃的是“高蛋白饮食”。很多健身的人喜欢每天吃好多鸡胸肉、蛋白粉、牛排,觉得这样能快速增肌。
但如果你本身肾功能不强,蛋白质代谢产物会堆积在血液中,肾脏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久了,容易“累坏”。
第四类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很多人头痛、腰痛、关节痛就吃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但长期服用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导致“药物性肾病”。

特别是老年人,肾功能本来就下降,更要慎重用药。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这对“沉默的器官”?记住一个最关键的建议: “1坚持”——每天坚持喝足够的白开水。
别小看这件事。
水就是身体的“洗涤剂”。每个人每天最好保证1500到2000毫升的白开水摄入量。
不是饮料,不是汤,而是清清爽爽的白开水。
喝水能帮助身体及时排出代谢废物,降低尿液浓度,减少结石形成,减轻肾脏负担。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饭前、运动后,都是补水的好时机。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那时身体已经轻度脱水了。
除了饮食和喝水,生活方式也很关键。别熬夜。
你知道吗?夜间是肾脏“修复”和“排毒”的关键时间段,长期熬夜会扰乱内分泌,让肾脏得不到休息。
别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停留时间越长,细菌繁殖越快,容易引起尿路感染,严重时还会逆行感染到肾脏,诱发肾盂肾炎,甚至导致慢性肾病。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定期体检。

别等到肾病到了中晚期才知道。你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费用不高,却能及时发现问题。
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有家族肾病史的人,更应该每年查一次。
有人可能觉得,“我现在没毛病,查什么查?”但肾病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 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你根本感觉不到它在“埋雷”。
曾经有个患者,三十多岁,平时工作忙,饮食重口味,又爱喝奶茶,从不体检。有一天突然全身浮肿,去医院一查,肌酐已经接近透析线。
医生说:如果他能早一两年发现,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用药逆转。

他说:“如果当初在第一次浮肿的时候就去医院,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别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肾病不是“老年病”,不是“慢性病”那么简单。
再帮大家总结一下记忆口诀,保护肾脏,牢记“3不喝、4不吃、1坚持”:
· 3不喝:不喝高糖饮料、不喝含磷饮料、不喝浓茶咖啡;
· 4不吃:不吃高盐食物、不吃加工肉制品、不吃高蛋白过量、不滥用止痛药;
· 1坚持:每天坚持喝足够的白开水。
参考资料:
1. 国家卫健委《慢性肾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慢性肾脏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3.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肾功能受损与高盐饮食关联研究(2022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