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团队研究发现:胆固醇越低,癌症风险越高?学会4招控制血脂

涵阳观察养护 2025-04-03 13:56:3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2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张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肿瘤发生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3

李明等.血脂异常与癌症风险相关性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

王华.膳食调控血脂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营养学杂志,2023

刘青.运动干预对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

近些年,医学界对胆固醇和癌症的关系有了新认识。有研究团队发现胆固醇过低可能与某些癌症风险增加有关,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我们平时都知道胆固醇高不好,怎么现在又说太低也有问题?血脂到底应该怎么控制?今天就给大家讲清楚这个问题。

胆固醇是我们身体必需的物质,它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维生素D、胆汁酸和某些激素的原料。人体内的胆固醇约70%是由肝脏自身合成的,只有30%左右来自饮食。

医学研究确实发现,极低的胆固醇水平与某些癌症风险增加存在关联性。一项跟踪超过10万人长达十多年的研究显示,血液中总胆固醇低于160mg/dL的人群,患肝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风险会比正常人高出18%左右。

但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搞清楚:是胆固醇低导致了癌症,还是早期癌症导致了胆固醇降低?很多医生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肿瘤细胞生长快速,需要大量胆固醇来建造新的细胞膜,会"抢夺"血液中的胆固醇,导致血液检测值偏低。也就是说,胆固醇低可能是癌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不用担心胆固醇高了?绝对不是!大量研究证实,高胆固醇特别是高LDL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每年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

现在医学界的共识是:血脂应该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理想的总胆固醇应该在3.1-5.2mmol/L之间,LDL胆固醇最好低于3.4mmol/L。怎样才能让血脂保持在健康水平?给大家介绍四个实用方法:

第一招:调整饮食结构。饮食是调控血脂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减少动物内脏、蛋黄、脑髓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

比如,炒菜时用橄榄油、茶油代替猪油;少吃肥肉,多吃瘦肉;每天吃鱼的量建议控制在75克左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膳食纤维对降低胆固醇也有很好的效果。多吃粗粮、蔬菜、水果,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能有效帮助排出多余胆固醇。燕麦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可溶性纤维β-葡聚糖,每天食用75克燕麦,可使胆固醇下降5%左右。

第二招:坚持适量运动。运动是调节血脂的好帮手。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车。

有研究表明,坚持三个月的规律运动,可使总胆固醇下降4-7%,LDL胆固醇下降4-5%,同时还能提高HDL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

运动不需要特别剧烈,关键在于坚持。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快走,就能收获不错的效果。家里有老人的,太极拳也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招:保持健康体重。超重和肥胖往往伴随着血脂异常。研究发现,体重每减轻1公斤,总胆固醇可下降约0.05mmol/L。

但减重要讲科学,不建议短期极端减肥。正确的方法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身体活动量,缓慢减重,每周减重0.5-1公斤比较合适。

计算一下自己的BMI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保持在18.5-23.9之间是最健康的。腰围男性小于85厘米,女性小于80厘米,也是控制血脂的重要指标。

第四招:定期监测血脂。很多人觉得没有不适症状就不用检查血脂,这是不对的。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问题时可能已经很严重了。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超重或有其他慢性病的人,检查频率可以适当增加。

血脂检查最好空腹进行,前一天晚上尽量不要食用高脂肪食物,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拿到检查结果后,不要自己随便判断,最好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解读。

除了以上四招,生活中还有些小细节也能帮助控制血脂:少吃加工食品和快餐,这类食品往往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酸;戒烟限酒,吸烟会降低HDL胆固醇水平,过量饮酒会导致甘油三酯升高;适当补充植物固醇,每天2克植物固醇可使LDL胆固醇下降约10%。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也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胆固醇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

但药物治疗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生活方式管理,两者应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记住,无论是胆固醇过高还是过低,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持血脂平衡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的血脂维持在健康水平,远离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威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