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印发《苏州市“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以“14815”总体思路为指导,实现算力、数据、场景、模型深度融合,即“1”心聚能,整合利用苏州市交通运输算力资源;“4”维集萃,构建建设、养护、监管、运行4大数据集;“8”景生辉,打造人工智能+公路、水运、指挥、执法、物流、轨交、公交、智驾8大示范应用场景;“15”果盈枝,培育15个交通行业大模型及应用项目,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融合应用高地。
据了解,《实施方案》是苏州市首个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人工智能+”行动决策部署的实施方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场景示范为驱动,推动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8大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融合应用高地。《实施方案》聚焦“人工智能+公路”“人工智能+水运”“人工智能+指挥”“人工智能+执法”“人工智能+执法”“人工智能+轨交”“人工智能+公交”和“人工智能+智驾”等8大应用场景,探索苏州市交通运输行业无人机执法大模型、道路智慧巡检大模型、港航智慧管理大模型、数字化指挥联动大模型、轨交智慧建造大模型、公交运营调度大模型、车路云一体化大模型等15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库,加速创新场景赋能,全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多领域多层级大模型开源体系。
《实施方案》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等载体,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研制新型无人机、轻量级巡检装置等新装备,引导关键技术迭代。通过提升算力设施供给能力、推动行业大模型开发应用、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不断加强核心要素供给,壮大产业生态发展,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产业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