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水墨中国,晕染千年华夏风情;笔锋游走,勾勒万象意韵悠长。在东方文化的深邃脉络里,水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中华民族美学与精神的不朽象征。此次“水墨中国百位艺术家作品鉴赏”活动,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巡礼。百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感悟与才情,挥毫泼墨,于尺幅之间展现大千万象、山水寄情,或雄浑壮阔,或秀丽清幽,尽现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画家的林泉高致;人物传神,将喜怒悲欢、百态人生一一捕捉,令观者仿若能听见画中灵魂的低吟浅唱;花鸟含情,于细微处彰显生命的灵动与蓬勃,每一笔皆倾注对世间生灵的热爱与敬意。而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一撇一捺尽显风骨,横竖点钩蕴含哲思,与水墨画同源相生,共同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底蕴。在这里,我们将一同穿越古今,探寻水墨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轨迹,领略不同流派与风格的交融与碰撞。从传统技法的精妙传承到现代创新的大胆突破,感受艺术家们如何在继承中创新,于守正中创新,赋予这一古老艺术形式新的生命力与时代内涵。
艺术家简介
张俊 1942年出生,河北井陉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在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首届全国山水画展均获得奖项。
作品鉴赏
《太行壁垒图》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河北省特等奖
《太行古韵》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佳作奖
并在《美术》十期发表
《太行古道》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铜奖
张俊先生以对艺术的赤诚与对太行山矢志不渝的热爱,镌刻下独属于自己的深刻轨迹,实现了一场从具象写实到抽象凝萃、从青涩初鸣到雄浑交响的华丽转身。
早年,张俊先生凭借《枣花蜜》在画坛崭露头角。画面将视角聚焦于太行山间枣林,正值花期的枣林,满是细碎而明艳的枣花,嫩黄花瓣在日光轻抚下,恰似繁星点点,俏皮地闪烁于葱郁绿海之中。先生以细腻入微之笔,精心雕琢每一朵枣花的娇俏模样,从花瓣的舒展弧度到花蕊的精巧结构。色彩运用上,明快而鲜活,暖黄与翠绿相互映衬,洋溢着朝气满盈的田园气息,满是初涉画坛时,对家乡物产丰饶、生态和美的热忱歌颂,也尽显他彼时对太行微观世界敏锐且独特的感知与表现天赋,此作一出,便引得众人瞩目,成为其艺术征程的醒目起点。
《枣花蜜》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而太行这片厚土,给予他的艺术滋养远不止这一精致角落。彼时,他还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山川村落景致,那些错落于山坡的农舍,石头堆砌、木梁为骨,门窗有着清晰轮廓,屋顶瓦片细密铺陈,烟囱悠悠冒着炊烟,勾勒出山里日常的质朴与温馨。村口老树,扎根大地,树干粗壮、纹理沧桑,枝丫四季更迭中演绎枯荣。先生用写实笔触,耐心堆砌这些风土人情、生态万象,扎实地积累着对家乡情感与绘画技法,每一处细节皆是深情注脚、生活凝萃。
随着艺术沉淀如陈酿日臻醇厚,先生不再满足于单纯具象呈现。中年起,他大胆迈向写意山水之境,墨分五色演绎太行巍峨,浓墨勾勒峰峦脊梁,磅礴气势喷薄欲出;淡墨渲染云雾,仙风缥缈,留白处藏尽遐思,超脱尘世;农舍、老树写意勾勒,形神相融,凝练岁月,实现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每一次挥毫都是与太行灵魂深度对话,为后续蜕变积蓄磅礴力量。
当八旬暮年的钟声悠悠敲响,先生开启一场当代水墨的深度探索,恰似凤凰涅槃,迎来艺术生涯的高光质变。过往具象描绘的一切,皆被拆解、重构,化为抽象艺术语言。农舍砖石化为错落几何线条,横竖交错、疏密有致,似屋梁负重、小巷藏事;屋顶烟囱缩为墨点,宛如夜空中寂寥星辰,诉说往昔烟火余韵。老村幻作面与线的组合,墨面呈墙面斑驳,线条拟街巷灵动,留白封存旧时光,虚实相生载历史厚重。溪边滩羊以流畅曲线勾勒身形,墨色区分黑白,寥寥数笔跃然纸上,成灵动抽象符号。老树更是一绝,树干凝为苍劲墨线扎根纸间,汲取岁月滋养,枝丫以墨点、短线散落,疏密间尽显四季风雨、生命倔强。
尤其那曾经描绘过娇俏枣花的笔,如今在岁月磨砺下,赋予老树别样风姿。粗壮枝干如龙蜿蜒,树皮纹理似岁月刻痕,深邃且崎岖,反复皴擦中力透纸背;繁茂枝叶肆意舒展,墨色浓淡演绎岁月故事,既有盛夏郁密,亦有秋日疏朗,承载往昔,超脱过往,于当代水墨语境,奏响一曲以简洁明快为旋律、以悲壮苍凉为底色的艺术强音。从《枣花蜜》的婉约细腻起步,到如今以苍劲老树等为代表的抽象水墨大成,张俊先生恰似一棵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苍老有力的艺术巨擘,用毕生心血在画坛撑起一片厚重且独特的艺术苍穹,完成惊艳绝伦的艺术蝶变,续写着与太行不解的艺术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