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陈毅观看话剧演出后,找到政治部主任:关于我的一句话有问题

红色记忆录 2023-12-11 13:23:21

陈毅是我国的开国元勋,一生坚持党性原则,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对自己,他严于律己,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无私无畏,勇于担当,不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坚持着他的原则,讲真话。

1956年,陈毅在观看话剧后,找到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说道:“怎么写出这样的话,叫我脸红,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那么,陈毅为何会这么说呢?

1919年,当年仅18岁的陈毅赴法勤工俭学,他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那里,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2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从踏上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就将个人的命运和革命融为一体,始终以共产主义为唯一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中,他以“物到极时终比天,天翻地覆五洲红”这样的诗句来激励自己。

在延安,他坚定信念,用北斗星来象征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众星何灿烂,北斗助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

当他命悬一线时,他的革命信念仍然毫不动摇。1936年,他在赣南梅岭被围困二十多天,在那个严峻的时刻,他留下了“绝笔”,以表决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就算是他牺牲,也要继续高举战旗,率军踏平阎罗王。他带着这样视死如归的信念,终于走出了重围。

1943年11月,当陈毅来到延安,看到陕甘宁边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忍不住发出了“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的赞叹,写出了无数共产党员的心声。

陈毅对共产主义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对党的赤诚忠心,使得他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时,也没有丧失对革命的信心。就算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抱着坚定的信念,激励着自己。就这样,他一步步从一位革命者成为了开国元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陈毅成为党的高层领导,党需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也真正践行了一位高层领导该做的工作。

1934年10月,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作为领导人的他保管着一些金子,他小心地将这些金子藏在了腰间。可到了夏天,金袋子就会露出来。

陈毅感觉很不安全,于是把大家聚集起来,将所有的金银摆在桌子上,告诉他们是党要我们保管,现在形势有些紧张,发现党和部队需要这些钱,所以我们牺牲了,钱也要拿走,不可以落入敌人的手里。

后来,陈毅把这笔经费全部分给了信得过的同志保存,自己没留过一分钱。

陈毅经常对部队说,纪律一定要严。

1935年,陈毅深入各地检查指导工作,一次他到了南雄县检查,正好碰到缝纫店老板送来上百套衣服。陈毅问有没有给钱,交通员说是财佬不缺钱,没有必要给。

陈毅却执意要把钱送去,表示我们是靠政策得人心的,于是派人把200块大洋送了过去。这位老板后来还对人说道:共产党游击队讲信誉,确实信得过。

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带队进入上海之后,他规定部队进城之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大家问有伤员怎么办,陈毅坚持说就算是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解放上海战役结束后,当大家开门发现,马路两旁睡满了穿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这一惊天之举也震动了上海市民,很快为共产党赢得了民心。毛主席也接连说了四个“很好”来称赞陈毅。

陈毅不仅对部队要求严格,对自己和家人也非常严格。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后来的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习惯,很是节俭。

他们一家人住在中南海的几间小平房中,日常伙食和衣着也很随便。他总是穿着一身洗得褪色了的衣服,打着补丁,却难以掩盖他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

当然,对于自己所作出的这些贡献,陈毅丝毫从不居功自傲,反而认为民间都是在夸大他的形象。

1956年,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在北京演出《东进序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陈毅看过后,专门找到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向他提出剧中有关于自己的一句话有问题。

剧中说:“陈毅颇有大将风度”这句话很有问题,虽然是通过敌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但是放在剧中也不合适。

陈毅严肃地问他:

“你这个肖主任呀,你怎么不审一审呢?让剧本里写出这样的话呢?!你让我陈毅往哪里钻呀!我要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叫我脸红呀!请你和作者商量一下,一定要将这句话删掉!”

当大家得知陈毅对这部话剧的看法后很是感动,可大家也仍然肯定着陈毅的功绩。熟悉当时情况的人说:打胜东进的战斗,的确显示了陈老总的魄力和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陈老总这是在谦虚。

1959年11月2日,陈毅带着妻子回到了阔别37年的故乡,在那里也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情。

在他回乡时,公社的一座小石桥建成,大家对小桥的名字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提议,为了纪念陈毅对家乡的关怀,起名为“将军桥”。

还有人建议起名“元帅桥。”陈毅听说后,坚决不同意。他建议取名为劳动桥。大家听他说得有道理,一致表示了赞同。

关于这样的事情还有许多。全国解放后,陈毅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报纸上打算介绍他的革命事迹,他却拒绝了,他表示:“我们为革命做点工作,是毛主席领导的结果。个人有什么功劳?不要吹嘛!”

报社的同志三番五次地来拜访,陈毅实在不同意,报社最后只好写了他改造上海的文章发了。

陈毅用自己的行动做到了“不伸手”“不自夸”,践行了他的诺言,也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谦逊本色,这样的革命前辈值得我们敬佩、学习。

4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