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但这种最致命!

艺术无解无界 2023-01-02 16:00:08

做妈妈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一代父母总是容易对孩子产生愧疚,觉得自己给孩子创造不了好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单亲家庭的父母,会觉得亏欠孩子,没有给他完整的爱,从而忍不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补偿。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对孩子的期待也会更大,当他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就会控制不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我辛辛苦苦工作就是为了让你能上个好学校,为什么你不好好读书?”

“为了你,我花了多少钱你知道吗?”

“只要你好好读书,以后有出息,我和你爸再苦再累也甘愿!”

......

这些对话是不是很熟悉,父母总是把“为了你”放在嘴边,经常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把自己对孩子的亏欠,转化为孩子对父母的内疚。

因为父母的牺牲,孩子压抑着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求,努力成为父母期待的那个样子,但长期被内疚感操控的孩子,容易变得自卑、敏感、自我攻击,心理内耗严重。

作家刘娜说:“中国式亲子最大问题,是父母无法安放绝望无助的自己,打着‘还不是为了你,我才牺牲了自己’的名义,让孩子在愧疚中一生过得拧巴又委屈。”

内疚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勒索。

好的教育,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模式;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不应该是“一方付出牺牲,另一方内疚亏欠”的关系。

如何打破这种关系?我建议可以尝试做以下3点:

01.

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接触的家长越多,我越发意识到告诉妈妈们如何成长、如何学会接纳自己、如何让妈妈们真正地从无奈走向洒脱的重要性。

有个学员,她来到兴智学习的原因是自己压力太大,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陷入“是自己没教好,是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的自我怀疑中,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做个完美的妈妈。

她经常会无力地问我:我到底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好妈妈?怎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

这些都是当下很多父母非常焦虑的问题。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迷惑,为什么父母付出了很多,可孩子看上去总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甚至连自己最低要求都达不到?每当这个时候,一种深深地挫败感就会弥漫全身。

究其原因,就在于妈妈们太过于“拼命”,用力过猛,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想做“100分妈妈”,到头来却发现,既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孩子也仿佛越来越不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完美,妈妈也一样。但有时候,不完美才是生命最真实、最美的样子。

所以,一个懂得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持有“60分心境”的妈妈,却更有可能“意外”地掌握教育的真谛。

02.

放下对孩子的高期待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高三女生钟华,她患上抑郁症和母亲的高期待是分不开的。

母亲要求女儿处处拔尖,将来能考到哈佛或者斯坦福这样的世界名校。当女儿考了全班第三希望得到妈妈的表扬时,妈妈却问女儿“第一名是谁?”当女儿考了全班第一的时候,妈妈也不满意,还会问:“年级第一是谁?你在年级排多少名?”

妈妈的高标准,让钟华没有达到目标的成就感,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得到妈妈的认可。

父母越用力,孩子就越焦虑。父母的高期待就像紧扼在钟华脖子上的大手,让她难以呼吸,也压垮了钟华。

心理咨询师周小宽曾表示:

长期被过度期待的孩子,他一方面会“逼迫”自己,一定要达成他人给他报以的“善意期待”;另一方面,如果他无法实现这种期待,就会引发压力、内疚、自责,最后深陷负面情绪之中无法解脱。

当钟华生病,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后,妈妈才终于醒悟过来。她明白高期待给女儿带来的沉重压力,她学会了做减法,使整个家庭环境轻松起来,钟华也走出了抑郁。

父母只有放下期待,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孩子才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你越是无条件的接纳他,爱他,他就会更有力量让自己越来越好。

03.

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在综艺《少年说》中,一个叫林理暄的六年级女生,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希望妈妈可以好好地爱自己。

林理暄觉得,妈妈牺牲了自己的所有时间,在她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爱,却对自己不管不顾。

她说:

我喜欢寄宿,因为这样妈妈就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在自己身上;

今年开始,我所有的压岁钱都给妈妈,给她买新衣服穿……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就是育儿的常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不会爱自己的妈妈太令他们心疼了。而且,这种心疼会始终让孩子处于一种歉疚的状态中,甚至有可能伴随孩子的终身。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写过一首很著名的小诗——《如果你爱我》,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你若不爱你自己,你便无法来爱我,这是爱的法则,因为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

亲爱的妈妈们,请明白,要想让孩子幸福,请先好好爱自己。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应该存在谁亏欠谁这样不平等的关系,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教孩子识真理,看世界。

同时孩子也可以成为父母的老师,让家长们在教育的马拉松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逐渐找到正确的节奏。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胡适写给儿子的信,愿所有父母都能卸下心中的包袱,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并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