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七旬老汉来到部队驻地,报告首长:任务已完成,请指示

百年机动站 2023-09-23 07:38:00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党的战士经常因为任务而与部队失去联系。为了帮助那些离失部队的战士们,在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搜寻部队的部门。然而,在1996年,一个满目沧桑的老人来到了辽宁的一个解放军炮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当这位老人见到炮团团长后,他说:“原晋察冀军区4纵30团3营8连2排排长常孟兰在1948年11月19日圆满完成任务,请指示!”原来,这位老人竟然是40多年前这个炮团前身部队的战士。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这位老人在新中国成立后40多年后才与部队相认呢?同时,我们也想知道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1947年国共内战当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当时的国民党拥有更多的军事资源和美国的援助,形势对解放军非常严峻。

在一次战斗中,国民党计划派遣援军前来支援,但这个消息被晋察冀军区四纵三十团得知。虽然力量悬殊,但他们还是计划在清风店埋伏并全歼国民党援军。

然而,由于敌方掌握制空权,解放军没有飞机,士兵们只能躲在掩体下以避免空袭。而常孟兰却带着一挺机枪冲向宽阔地带。当敌机再次俯冲时,他果断地开火,直到机枪弹药耗尽。令人惊讶的是,他成功地击落了一架敌机,夺回了制空权,这个壮举让士兵们欢呼雀跃。

由于他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常孟兰被授予特等功,并受到了司令员的表彰。而他的故事也被记者报道并拍摄了照片。尽管战斗仍在持续,但由于常孟兰的卓越表现,他的部队经常被派遣执行最艰巨的任务。

直到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阶段,对于常孟兰来说,这次也是他军旅生涯中最大的考验。常孟兰所在的部队在紧急情况下被调遣,正进行着一次艰苦的长途军行。士兵们当时已经疲惫不堪,又由于紧急任务,他们不能与身后追击的敌人纠缠。

于是,营长决定在短暂的交火后趁夜色撤退,将阻击任务交给了八连。而连长何有海根据地形迅速做出了决策。将这艰巨任务交给了八连的尖刀部队二排,并让常孟兰负责坚守前沿阵地。

二排当时加上常孟兰仅有8人!

连长何有海将二排叫到身边并再三强调:“你们八个人必须在敌人的必经之地伺机狙击敌人!大部队的撤退才能有保障。不要轻易撤退,任务完成前不准离开!你们能做到吗?”

常孟兰和士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何有海再次强调:“一旦听到长号,就开始撤退。” 随后,常孟兰进入阵地后,派遣一个年轻士兵到阵地外100米的小山坡上,专门听军号的声音,以确保部队能够迅速撤退。

随着敌人的接近,常孟兰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瞄准射击。敌人被突击吓得手忙脚乱,不得不撤退。然而,敌人很快稳住了阵脚,准备有条不紊地再次发起进攻。

经过激烈战斗20多分钟后,敌人仍无法摸清我军的实力,因此一直等到坦克集结完毕才打算再度进攻。坦克的轰鸣声响起,但常孟兰和士兵们的弹药已所剩无几。负责听号声的年轻士兵匆匆跑来报告情况,常孟兰意识到,如果再不撤退,他们将被敌人彻底包围。

尽管一些士兵认为他们已经坚持了很长时间,但他们明白,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退,即使付出牺牲也是值得的。在常孟兰的鼓舞下,他们坚定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意志。

而敌人的下一波进攻也开始了,他们不仅使用了照明弹,还进行了炮火覆盖。尽管阵地被摧毁,但常孟兰和士兵们毫不动摇,坚守在前沿。在最关键的时刻,常孟兰挺起机枪,带领着仍然存活的士兵突围。

那个夜晚,他不断开火,转圈避敌。到了第二天清晨,他发现自己已经独自一人。他低声呼唤:“集合啦!集合啦……”试图寻找失散的战友们,但最终他才知道他们大概都已经牺牲了。

而当时又是敌占区,他只能隐姓埋名起来。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敢公开说自己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但很多人不相信他,甚至有人说他是逃兵。为了给战友交代,他努力寻找老部队,但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1951年,常孟兰曾前往北京找到中央设立的搜寻部队的部门,但调查发现常孟兰的部队已经前往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于是,他被给予了一些路费让他回家等候,但常孟兰在家等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到回信,于是他决定沿着部队曾经走过的路来寻找。

最终,在1996年底,他找到了自己的老部队的线索:了解到他们一直驻防在辽宁本溪。

1996年的严寒冬天,七旬的常孟兰坚持要前往东北寻找当年的首长。为了这个目标,他四处奔波,借钱筹集路费。尽管亲朋好友们纷纷劝说他,认为这个时候东北太冷了,而且还快过年了。

但常孟兰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多少人劝说,都无法改变他的决意。最终在常孟兰筹集到路费的那个晚上,常孟兰激动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刚亮,常孟兰带着一些干粮出发了。

当时已接近年关,车站里人流稀少,在常孟兰多次咨询下,终于找到了一辆前往辽宁本溪的车。可当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前往本溪的车已经停运。不过,常孟兰为了尽早抵达目的地,背着行囊决定步行前往。

但由于年纪已高,再加上东北的严寒,他不久后就在路上倒下了,寒冷让他浑身颤抖。不过幸运的是,他距离军区并不远,一辆军用供给车恰好路过,发现了倒地的常孟兰,将他带到了军营中。

当常孟兰清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身处军营,不禁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找到了部队。不久后,一位军官进来了并表示:自己叫王永久,这个炮团的团长。

当听到团长的话后,常孟兰异常激动在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后,突然站起来,向王永久行了一个恭敬的军礼并表示:“报告首长!原晋察冀军区四纵……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战士掩护全团突围,任务圆满完成!在此次战役中我与大部队失联,其他七名战友不幸牺牲,请首长指示!”

听完常孟兰的话后,王永久愣了一下,他觉得眼前的老人很眼熟,他没马上回忆起老人的身份和那场战役。之后常孟兰继续向王永久阐述他在部队中的职位、成就、功绩,以及与部队失联后的遭遇。

“我想起来了!” 王永久兴奋地打断了常孟兰的话并表示:“团部的荣誉室里有一张照片,上面的那位战士与你很像!”之后,王永久带着常孟兰前往荣誉室,找到了那张照片。经过一番辨认,王永久确认眼前的老人就是当年失联的英雄。

王永久向常孟兰行了一个军礼,并表示感谢他和他的战友们的付出。两人之后便在屋内畅聊了很多事,随后当常孟兰离开军营的那一刻,常孟兰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他虽然失去了战友,但他的使命得到了认可和记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5 阅读:153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