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登高触动乡愁,写下一首《望江南》,最后两句成无数人座右铭

执笔读春秋 2024-07-10 17:20:27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从杭州调任至密州,从此进入了他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尽管因为与王安石不和,导致苏轼的事业遭受了一定挫折,但是他在密州任上显然还是过得很快活的。

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苏轼才会因为想念起弟弟苏辙,稍稍有一点点的伤感。当时的北宋王朝,因为害怕武将势力过大而重用文臣,鼓励权贵阶层蓄养家伎,纵情享乐。

来自天府之国的苏轼,自然也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他一到任上,马上就对官邸“园北的旧台加以修葺”,花了不小的功夫把这个亭台翻新,最后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做“超然台”。

此台高十余米,长一百五十米,建筑面积七千平米。从空中俯瞰,俨然一座碉楼。下面我们要提到的这首词,就是清明时节,苏轼在“超然台”上观景的时候写下的。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北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

此时春天还没有离开,和煦的东风吹动嫩绿的柳条,在江面上斜斜地起舞。登上“超然台”探望前方的风景,只见到护城河半满的春水,映衬着满城的繁花。

然而此时,城里的千家万户,都被笼罩在清明时节暗淡的烟雨里。寒食节过去了,第二天早上酒醒了,一想到远离了家乡和亲人,就忍不住暗自叹息。

还是不要在老友面前思念家乡了吧,姑且开火、烧水、泡上一壶新茶。吟诗和饮酒这样的好事,就是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去做呀。

苏轼在密州当官的时候,迎来了他中年以前的一个诗词创作高峰。在这里,他完成了在后世传播甚广的“密州三曲”。

这“密州三曲”就是如今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虽然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的名气,远远不如前面三首来得响亮,但是也是一首非常独特的作品。

只因这首词作为一首“清明词”,却“以乐景写哀情”,一改前人清明诗词的伤感基调,让人读后耳目一新。

自此以后,宋人写清明节的诗词,大多不复伤心,也较少去描写清明节扫墓祭拜的情形,转而改写人们踏青、郊游时的欢愉场景了。

有人说,苏轼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以乐景写哀景,其实并不是他首创,他这首词,其实是对杜甫晚年时所做的《清明二首》的继承和发扬。

杜甫写《清明二首·其一》说: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诗中“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四句,讲的就是杜甫当时对待寒食节的态度。

因为长年都在外漂泊,到了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杜甫虽然表面上还遵守着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也知道古人设立这个节日,是要大家像介子推一样有气节。

然而为了谋生,杜甫不得不学习西汉的严君平,跑到街上去给别人算命。这样才能换的几个铜钱,维系生活。

富贵人家和穷人家,各有各的活法。你们有钱人就好好地举行仪式纪念寒食吧,我们穷人家只能喝一点浊酒,以粗茶淡饭来颐养天年了。

可以看出来,杜甫在《清明二首·其一》里面,已经指出当时穷人和富人过清明节,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

只不过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的,他生活的环境也远比苏轼来得更加困苦,所以他没有“诗酒趁年华”的潇洒。

至于苏轼词中,以“春未花”、“风柳斜”、“半壕春水一城花”的乐景,来反衬“暗雨暗千家”的哀景,这一点也在杜甫诗中也有体现。

杜甫诗中是先写“朝来新火起新烟”的全景,以及湖上的春光,再写到鸟儿衔着花朵站在枝条上,观看少女骑着“竹马”玩耍,接下来再以这些“乐景”反衬出“我无缘”。

湖上泛舟,城中观花鸟鱼虫,眼跟前,漂亮的小姑娘正在游戏,多么和乐的一副场景啊。可这些好事,全都不干我的事呢。

所以有人觉得苏轼写《望江南·超然台作》,是从杜甫的《清明二首》当中汲取了营养,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实话实说,杜甫写《清明二首》,主张随意过清明,是因为他太穷了,没有办法在坚守文人“饿死不食周栗”的气节了。

为了活下去,杜甫也只能拉下一张老脸到大街上去给别人占卜。最后赚得一点小钱,买一杯浊酒,再配一些粗茶淡饭过日子,这都是无奈。

苏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那时候还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毕竟在密州当从五品官员,相当于如今的市委书记,工资还是有的,不然哪有钱去翻新那么大一个“超然台”。

没有生活压力的苏轼,同样觉得不一定要“苦哈哈”地去过这个“清明节”,或者“寒食节”。毕竟逝者已矣,还是生者更加重要。扫墓可以,祭祀可以,故作伤心就大可不必了。

何况在春光正美的时候,因为要过这么一个节,就非得装成不高兴,这是违背人性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两句诗反映了宋人苏轼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生活态度。

记得白居易曾经作《狂歌词》,感叹人生“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一个人就算能活到八十岁、一百岁,但是除去迷惘的少年时代,和精力不济的老年时代,当中满打满算就只有三十年的清醒。

这三十年的时间当中,又有一半要用去睡觉、吃饭,赚钱等等,于是剩下的好日子也就只有十来年了。

好日子是这么的有限,能够见到好春光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趁着年轻,好好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只有这样,也才不枉来人世走了一遭。

结语

早些年,国人都喜欢讲“奋斗”,讲“力争上游”。不光自己要拼命读书,还要“激娃”,让孩子加入奋斗的行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发现,一个人的成功是带有偶然性的。过度奋斗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得不偿失。

比如前几年,网上就有一个新闻说某个学霸辛苦二十年考进了名校,最后去了国外大公司工作,结果没工作几年就因为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最后寻了短见。

那么,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呢?努力上进诚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也没有那么有必要。你看看苏轼,被流放了半辈子,当吃货就当了半辈子,多么地潇洒惬意啊。

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了守住旧有的习俗,而放弃享受眼前的生活,毕竟时光那么宝贵——“诗酒,趁年华”。

9 阅读:1478
评论列表
  • 2024-07-12 19:13

    文学巨匠,政治矮人——逸民却不能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