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屡次要求李氏朝鲜进贡美女,难道当地女人真这么漂亮?

青柠谈历史 2024-11-25 22:16:43

朱棣屡次要求李氏朝鲜进贡美女,难道当地女人真这么漂亮?

世人皆知明成祖朱棣是一代雄主,但却鲜有人知,这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对朝鲜女子似乎有着特殊的偏好。史料记载,在其在位期间,曾三次派遣宦官前往朝鲜征召美女,而且每次都要求"务必选貌美之人"。这不禁让人疑惑:堂堂大明天子,何以对区区朝鲜女子如此执着?难道是因为朝鲜女子确实倾国倾城?还是这背后另有隐情?更令人不解的是,即便收到的贡女屡次不尽如人意,朱棣依然对其青睐有加,甚至将其中一人册封为丽妃。这其中究竟有何玄机?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一探这段鲜为人知的宫廷秘事。

一、朱棣三征朝鲜贡女始末

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派遣三名太监前往朝鲜,这是他首次正式向朝鲜征召美女。这三名太监分别是刘永、胡清、李兴。他们携带着朱棣的口谕,要求朝鲜选送数名"容貌端正"的女子入贡。

当时的朝鲜国王李芳远接到这一要求后,立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美。朝鲜王朝开始在各道选拔适龄女子,要求年龄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相貌出众,品行端正。为了确保选美顺利进行,朝鲜王廷还下令暂停全国未婚女子的婚嫁。

这次选美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朝廷派出的官员走遍各地,但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许多家庭得知选美的目的后,纷纷将女儿藏匿起来,有些甚至让女儿仓促成婚。最终选出的人选并不尽如人意,这些女子抵达北京后,并未得到朱棣的特别青睐。

仅仅过了一年,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又派出太监高永、牛英前往朝鲜。这一次,他们带来了更为严格的选拔标准,不仅要求容貌出众,还特别强调了身材、气质等方面的要求。

这次征召中,朝鲜选送了包括韩氏在内的几名女子。然而,这些贡女在进入宫廷后经过验查,发现其中两人并非处女之身。这一发现在宫中引起轩然大波,朱棣震怒,下令严查此事。经过审问,发现这些女子在被选中前就已有私情,其中一人甚至已经怀孕。

尽管如此,朱棣还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发起了第三次征召。这次由太监金满、郑和负责选美。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特别强调了对贡女家世的考察,要求必须出身良好家庭。这显示出朱棣对贡女质量的重视程度在提高。

在这三次征召中,朝鲜方面的应对策略也在不断变化。最初是被动接受,到后来开始采取各种方式来应付。比如,故意推荐一些相貌平平的女子,或者暗中放任民间藏匿适龄女子的行为。有些地方官员甚至会提前通知相关家庭,使其有时间安排女儿避Selection。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贡女入宫后的待遇并非完全按照其容貌决定。有些相貌并非特别出众的贡女,反而因为才艺或者其他特质得到朱棣的赏识。例如,在第二次征召中的韩氏,虽然牵涉到处子之身的争议,但最终仍被册封为丽妃,这表明朱棣对朝鲜贡女的态度颇为复杂。

二、朝鲜贡女的甄选标准与流程

在明朝与朝鲜的册封关系中,贡女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存在。朱棣对朝鲜贡女的选拔极为严格,设立了一套完整的甄选制度。根据史料记载,这套制度包含了身份审查、容貌评定、才艺考核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身份审查环节。明廷要求贡女必须出身清白,家世清楚。朝鲜方面需要提供详细的族谱记录,证明候选人家族三代以内没有任何劣迹。此外,候选人的父母必须都健在,且家族中没有重大疾病史。这一规定使得许多出身寒微但容貌出众的女子失去了入选机会。

其次是容貌评定标准。明廷对贡女的外貌要求极为严格,甚至细化到面部五官的具体尺寸。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永乐七年时,朱棣特派的选美使臣带来了一份详细的容貌标准清单:面部轮廓要求圆润,眼睛要大而有神,鼻梁要秀挺但不能太高,嘴唇要红润适中,皮肤要白皙无瑕。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身材要求,身高需在五尺二寸以上,体态要苗条但不能过瘦。

在才艺考核方面,明廷的要求同样严格。候选人需要通过琴棋书画的基本测试,尤其是书法和诗词方面的考核。永乐十五年的一次选拔中,一位名叫金氏的候选人虽然容貌出众,但因不通文墨而被淘汰。这表明朱棣不仅注重外表,也很看重贡女的文化修养。

选拔过程通常分为三轮。第一轮由朝鲜各道推荐适龄女子,数量大约在百人左右。这些候选人会被集中到汉城,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初选。第二轮由朝鲜王廷派出专门的考官,对入选者进行更为细致的考核,包括礼仪、才艺等方面。最后一轮则由明朝派来的太监进行终选,这些太监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在选拔期间,候选人需要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朝鲜王廷专门设立了训练营,由经验丰富的宫女教授她们明朝宫廷礼仪。这包括行走坐立的姿势、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与皇帝和后妃相处的规矩等。训练期间,候选人们还要学习汉语,因为入宫后不允许使用朝鲜语。

为了确保贡女的质量,朝鲜王廷还设立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入选的候选人会被安置在专门的馆舍,由专人看管。她们的饮食起居都有严格规定,每天要服用养颜药膳,保持容貌。同时,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她们被禁止与外界接触,连家人也只能在特定时间探视。

在运送贡女入明的过程中,朝鲜方面也十分讲究。每批贡女都配备专门的护送队伍,包括医女、侍女和太监。途中要经过精心设计的路线,避开偏僻危险的地区。为了保护贡女的容貌,还特制了专门的轿辇,配备了防晒防寒的设施。

三、朝鲜贡女入宫后的生活境遇

朝鲜贡女入宫后的生活与一般宫女大不相同。据《明宫典制》记载,这些贡女初入宫时会被安置在专门的偏殿,由专人负责教导宫廷礼仪和规矩。在适应期间,她们每日需要学习大明宫廷规制,包括跪拜礼仪、进退规范等。

永乐六年入宫的第一批贡女中,有一位名叫李氏的女子,因为不习惯宫中规矩,多次出现失误。据太监郑和的奏折记载,这位李氏在面见皇后时,竟然忘记了行礼的顺序,险些酿成大祸。不过,由于她琴艺出众,最终被分配到掌乐司,负责宫中的音乐演奏。

入宫后的贡女地位并非固定。有些人因为特殊才能得到升迁,也有人因为犯错被降级。永乐七年入宫的韩氏,因为精通医术,被调往御药房担任女医官。而在永乐十五年的一批贡女中,有位朴氏因为在准备御膳时不慎打翻了汤碗,被贬为洗衣局的普通宫女。

贡女们的日常生活也十分规律。每日卯时(凌晨5-7点)起床,必须先梳洗打扮,然后按照分派的职务开始工作。她们的起居必须记录在案,每月由掌管宫女的太监统计上报。据永乐年间的宫中档案显示,贡女们的饮食标准比一般宫女要高,每月可以领取额外的补给,包括人参、燕窝等补品。

在宫中,贡女们还要接受定期考核。每季度都有专门的太监负责检查她们的仪容举止和工作表现。表现优异者可获赏赐,差劣者则会受到惩戒。永乐十年的一份考核记录显示,一位金氏因为连续三季考核优秀,被赐予金钗一支,绫罗十匹。

朝鲜贡女在宫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她们经常聚在一起,用母语交谈,互相照应。这种行为原本是违反宫规的,但因为她们特殊的身份,宫中主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据一位老太监的回忆,在永乐末年,宫中的朝鲜贡女们甚至在中秋节时偷偷举行了家乡的传统仪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贡女在宫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永乐十二年入宫的一位贡女精通天文历法,协助钦天监修订历法。另一位贡女擅长刺绣,她绣制的"百鸟朝凤图"被朱棣赞赏有加,赐予"巧手"的称号。

然而,贡女的处境并非全然美好。她们远离故土,终身不得归乡,甚至无法与家人通信。有些贡女因思乡成疾,甚至绝食而亡。永乐十六年的宫中记载显示,一位刚入宫两年的贡女因郁郁寡欢,染上重病,最终病逝。

在宫中服侍数年后,一些贡女会被赐予新的身份。表现出众者可能被封为妃嫔,普通者则继续担任宫女。据统计,在朱棣在位期间入宫的朝鲜贡女中,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获得了妃嫔身份。其中最为显赫的当属被封为丽妃的韩氏,她不仅得到朱棣的宠幸,还在宫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四、朝鲜王室对贡女制度的应对策略

面对明朝的贡女要求,朝鲜王室采取了一系列周密的应对策略。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太宗李芳远在位期间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应对方案,这套方案在后来历经世宗、文宗时期不断完善。

在人选筛选方面,朝鲜王室采取了"避重就轻"的策略。他们通常不会选派真正的王族或高官子女充当贡女,而是选择地方官员或中低级官吏家的女儿。太宗七年的一份密议记录显示,当时礼部尚书提出了"选派次等门第女子"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王室的认可。

为了应对明朝的严格要求,朝鲜设立了专门的训练机构。在汉城西郊建立的"待贡馆"专门负责培训候选贡女。世宗十二年的档案记载,这座待贡馆占地颇广,内设教习房、礼仪堂、琴房等多个场所。候选人在此接受为期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密集训练。

朝鲜王室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补偿制度。凡是被选为贡女的家庭,都能获得一定的补偿。据《经国大典》记载,这些补偿包括田产、奴婢以及一定数量的布帛银两。世宗十五年,一位被选中的贡女家庭获得了二十结良田和十名奴婢的赏赐。此举既安抚了贡女家庭,也确保了选拔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与明朝的外交往来中,朝鲜王室巧妙地运用贡女问题作为外交筹码。当明朝提出贡女要求时,朝鲜方面往往会以"需时选择"、"严格把关"为由,适当拖延时间。文宗二年,当明朝催促进贡时,朝鲜以"正值寒冬,路途艰难"为由,成功将贡女入贡时间推迟到来年春天。

朝鲜王室还特别注意保护贡女家庭的声誉。他们会为入选的贡女家庭编造体面的说辞,如"为国尽忠"、"光宗耀祖"等。世宗时期甚至专门设立了"抚恤司",负责照顾贡女家属的生活,并为其子女的仕途提供便利。

在贡女入明后,朝鲜王室仍然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她们的境遇。派往明朝的使节必须打探贡女的生活状况,并带回相关消息。世宗二十年的使节报告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在明宫中服役的三十二名朝鲜贡女的具体情况。

为了减轻贡女制度对社会的冲击,朝鲜王室还采取了一些缓和措施。他们规定,每个道每次只能选派固定数量的贡女,避免对某一地区造成过大影响。同时,严禁地方官员借机敲诈勒索或徇私舞弊。文宗五年就曾严惩了一名在选拔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官员。

朝鲜王室还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所有与贡女选拔相关的文书都被列为机密档案,相关人员必须严守秘密。据记载,有一名负责记录的官员因泄露选拔细节,被革职查办。这种保密措施既保护了贡女及其家庭的隐私,也避免了社会上不必要的议论。

在具体操作层面,朝鲜王室还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规章。比如规定选拔官员不得与候选人家庭私下接触,候选人的资料必须经过多重核实,运送途中的安保措施等。这些规定都被详细记录在《贡女则例》中,成为后来选拔工作的依据。

五、贡女制度对明朝与朝鲜关系的影响

贡女制度作为明朝与朝鲜之间特殊的外交形式,在两国关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永乐初年开始,这一制度在外交、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上对两国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政治层面上,贡女制度强化了明朝与朝鲜之间的宗藩关系。据《明实录》记载,永乐六年第一批贡女入宫后,朱棣特意降旨嘉奖朝鲜国王,并赐予大量珍贵礼物。这些礼物包括珍珠、玉器、织锦等,价值连城。此后,每次贡女入贡,明朝都会借机展现对朝鲜的"天朝优待"。

贡女的存在也为两国之间提供了特殊的信息传递渠道。永乐十年,一位在宫中的朝鲜贡女通过私下传递消息,及时告知朝鲜使臣明朝内廷的重要动向,使朝鲜在与明朝的外交往来中占据先机。这种非正式的信息渠道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贡女们成为了两国文化融合的媒介。永乐十三年的宫廷记载显示,一些朝鲜贡女将本国的刺绣技艺带入明宫,对明朝宫廷织造业产生影响。同样,这些贡女回朝述职时也带回了大量明朝的文化元素,如饮食习惯、服饰款式等。

贡女制度还影响了两国的经济往来。每次选送贡女,朝鲜都会同时进献大量礼物,这些礼物构成了重要的贸易内容。据统计,仅永乐二十年一次贡女入贡,朝鲜就随同进献了白金千两、人参五百斤、貂皮三百张等物品。明朝方面则回赐丝绸、瓷器等物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

在外交礼仪方面,贡女的选送程序逐渐成为两国外交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次选送都要经过复杂的外交磋商,双方都要派出专门的使团负责交接。永乐十五年的一份外交文书详细记载了贡女从选拔到入宫的全过程,显示出这一制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规范体系。

贡女制度也影响了两国的人员往来。为了护送贡女,朝鲜每次都要派出大规模使团,这些使团成员往往包括文人、艺术家、医生等各类人才。永乐十八年的一次护送团队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文人黄啸、画家郑敞等人,他们在明朝停留期间与中国文人进行了广泛交流。

在军事关系方面,贡女的存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两国的军事冲突。当边境发生摩擦时,在宫中服役的贡女往往成为缓和关系的因素。永乐二十二年,当辽东都司与朝鲜边军发生冲突时,明朝考虑到宫中朝鲜贡女的处境,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

贡女制度还影响了两国的科技交流。一些精通医术、天文的贡女在明宫中学习到了先进技术,通过各种渠道传回朝鲜。据记载,永乐末年有一位贡女在御药房学习医术,后来通过使团带回了大量医学典籍和药方,对朝鲜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一制度也在两国的典章制度中留下痕迹。明朝专门制定了关于贡女的各项规定,这些规定被收入《大明会典》。朝鲜方面则在《经国大典》中详细规定了选送贡女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制度性规定影响深远。

1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