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体育圈混了十多年的老记者,我觉得这次WTT和国乒的矛盾,有点意思。表面上看是制度之争,骨子里却透着人情世故。
别看贺晓龙爆了个大瓜,说刘国梁把樊振东和陈梦当外人。可实际上,作为多年跟队记者,我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
记得前两天在新加坡看比赛,樊振东在场边热身的时候,刘国梁还特意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但其实挺能说明问题 - 刘国梁和樊振东之间,与其说是师徒情分,不如说是一种微妙的战略合作关系。
樊振东这个人我太了解了,打球认真,做人也直。他退出WTT排名系统这事,说白了就是看不惯那些条条框框。可偏偏刘国梁既是国乒掌门人,又是WTT理事会主席,两头都要管,这就尴尬了。
前几天跟几个老球员聊天,他们都说:**现在的国乒跟以前不一样了,运动员有了更多自主权,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商业压力。**樊振东和陈梦作为顶流选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站出来说“不”,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说真的,刘国梁这波操作也是高。给樊振东解决了世乒赛和世界杯的参赛资格,看着是帮忙,但这不就把樊振东架在火上烤了吗?接受吧,显得privileged;不接受吧,又显得不识好歹。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WTT想赚钱,运动员想要合理待遇,而刘国梁要平衡各方诉求。贺晓龙说他倾向马龙,但我倒觉得这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前两天在训练馆碰到陈梦,她还跟我聊起这事。说实话,作为一个奥运冠军,她对目前的局面也挺无奈。但她说了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打球的,最终还是要靠成绩说话。”
我琢磨着,这事最后肯定得各退一步。刘国梁再强硬,也不能真把两大主力得罪死了;樊振东和陈梦再有脾气,最后还得为巴黎奥运会考虑。
老实说,我不太认同贺晓龙说的“外人论”。在竞技体育圈里,没有永远的亲疏,只有永恒的利益。就像我一个教练朋友说的:“金牌才是硬道理,其他都是虚的。”
说白了,这事就是WTT商业化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刘国梁作为两头人,左右为难在所难免。樊振东和陈梦敢于发声,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后辈铺路。
最搞笑的是网上那些阴谋论,什么刘国梁要卸任啦,什么有人要整治国乒啦。我在体育圈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起起落落,最后都不还是那句话 - 道理都懂,可总得有人来扛着。
要我说,与其关注谁是谁的亲信,不如多关注下奥运会的备战。巴黎奥运会马上就要来了,这才是大家最该操心的事。
现在看来,这事多半会这么收场:WTT那边会做出一些让步,樊振东和陈梦也会适时复出,刘国梁继续当他的掌门人。该打比赛打比赛,该拿金牌拿金牌。
**在我们这行有句老话:再大的风波,都抵不过一块金牌的分量。**看看东京奥运会咱们包揽的金牌,谁还记得当时那些风言风语?
这么看来,贺晓龙说的那些,也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