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饺子——中国传统饮食与节气文化的产物,是除夕、冬至乃至大小寒等节日不可缺少的食物,寓意大多是吉祥如意、团圆福禄。
饺子作为一种流传千年以上的美食,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千人千味,“甲之蜜糖,乙之pi霜”,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尚有少数人难以接受,这道理很多人应该都是懂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婆婆们未必真的就能“懂”。小菲近日颇为不忿,原因是婆婆因为一碗饺子的事情,打电话将她大骂一通。
小菲的婆婆是北方人,多年饮食习惯爱吃面食。对于饺子更是钟情不已,一年四季各种大小节日都要包饺子,认为吃了饺子才吉利,不吃可能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小菲是南方人,当年到北方打工认识了她的老公。结婚后小夫妻与公公婆婆分开居住,因此饮食习惯方面保留了南方人的喜好。对于饺子这样的美食,一直是接受不了。
大家都说父母与孩子的住处“一碗汤的距离”甚是合适,但是在小菲看来,这简直是一种灾难。一年二十四节气,加上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平均每个月总有两三次吃饺子的机会。婆婆总是喜欢给他们送一份,或者会通知上门去包饺子。
前一两年尚可看在婆婆一片好心的份上,勉强接受,大多数都让她老公吃掉。但是数年如一日的这种做法,令小菲越来越反感了,一听见婆婆要送饺子或者上门包饺子,就止不住的心烦意乱。
前段时间过夏至,婆婆又通知小菲要上门给包饺子。小菲拒绝了,跟婆婆说不用了,冰箱里还有冷冻的饺子。此前她或明或暗的表达过自己不爱吃饺子,甚至是吃了饺子不舒服,但是婆婆从来不以为然,觉得饺子这个东西这么好吃,怎么会有人不喜欢呢?再说了,不吃饺子寓意不好,那肯定得坚持“传统”!
小菲知道,自己的话婆婆大概率是过耳不闻的,就给她老公打了电话,让他告诉婆婆别上门包饺子了。谁知猪队友将坑队友的属性发挥的十足,当即致电老母亲:“给你说了别上门包饺子,咋就不听,非要一天到晚管的那么宽!”
小菲的婆婆可不是“省油的灯”,自己的儿子那是亲生的,不舍得怼,但是这一腔热情被人兜头一盆冷水泼下来,接受不了啊。立刻一通电话打到小菲那里,老太太脾气爆啊,各种脏话粗话叭叭的往外冒,气得小菲亦是火冒三丈。
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脑子是管不住嘴的,小菲也没有客气,各种扎心的话往婆婆那边一股脑的输送,往日里受的那些委屈都一股脑的冒出来了,此时不说更待何时。因此一场各据一方的骂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一方手机电量告罄放善罢甘休。
待到她家猪队友回家,少不了再来一场“唇枪舌战”,小菲指责猪队友不会“和稀泥”,猪队友指责小菲对他母亲口出恶言,双方情绪高昂的一场论战,以小菲收拾东西离家出走为局点。
如今,小菲还住在朋友的家里,夫妻双方都不愿给彼此一个台阶,事情陷入僵持阶段,不知何时才会打破僵局。
朋友们知道此事后,大家的意见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小菲是小题大做,不吃饺子就偷偷倒掉,没必要那么较劲;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事不可轻易妥协,婆婆这事明显就是管得太多,包饺子并非出于善意,而是习惯“当家作主,她说了算”。
其实,这事在我看来,较为倾向后一种观点,小菲的婆婆做事太没有界限感,认为儿子儿媳就应该听自己的,毕竟内心理论是“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殊不知这样“容易犯高血压”。
儿子儿媳本就不住在一起,平时他们爱怎么过是年轻人的事情,作为母亲连吃什么都要干预,这是“太不把自己当外人”。聪明的媳妇都会与婆婆保持距离,睿智的婆婆都会尊重媳妇。
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各种意见建议加注在小夫妻身上的婆婆,给予的不是浓浓的母爱,而是各方面的约束,得到的也不会是感激,而是儿媳妇发自内心的不喜。
《论语》有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人在此基础上扩展一句:己所欲慎施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要或喜欢的,也要多加考量,再决定是否推荐给别人,切勿强加给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要不是存心使坏,很多人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己所欲慎施与人,却是很多人难以实现的。大概心里总是认为“我这都是为你好”,然后就可以不顾他人意愿,强加他们的意志到别人身上,还一副等待别人感恩戴德的模样,真的有点难看了。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矛盾颇多的,以前婆媳矛盾的缘由我们不得而知,如今很多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而事件的起源大多是其中的一方总是认识不清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想要管的多,引起另一方的不满,造成婆媳关系的紧张。如果,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不能很好地发挥“和稀泥”的作用,矛盾激化一点都不意外。
大多数的“我是为你好”,其实本质上都是“让你明白谁说了算”
按我说,你知道婆婆不吃的东西,也死命的往她那送,让她吃,礼尚往来啊,看她吃不
其实最需要收拾的是男的,男人老实了,婆婆才会老实。
我北方人,我也不爱吃饺子,包好了他们吃,我不吃不就行了,管人家吃不吃。高兴了帮忙一起包,不高兴了谁要吃谁包。
现代社会,这样的婆婆太霸道。婆媳要相互尊重,不是强迫。
老公猪队友,两头传
不吃饺子就给猪队友吃,天天煮给他吃不就完事了吗
不用当面翻脸,大家都过的去,有时候,家庭生活中应该知道借力打力,婆家的事让老公去解决
矫情!免费上门帮你们包,喜欢吃就多吃,不喜欢吃就少吃,把你给惯的!
我可忍不了那么久
一碗饺子而已,引发了长期积压的怨气,婆媳之间尊重彼此,相互理解,才不会炮火硝烟不断,有安宁日子过。
婆婆是吃饱撑的,搅屎棍
什么大不了的事儿,自己不爱吃,吃一两个意思意思就行了,其他的冻冰箱给老公吃好了。未必婆婆还管你吃多吃少不成。老公是北方人,并且爱吃饺子,你不爱吃,不做,久了老公就没一点意见?婆婆免费给包饺子,解救了你,怎么就成坏事了?什么事情,换个角度,换个方式思考,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随便送。反正不吃就是
我喜欢吃饺子,但是有的地方过年过节不炒菜跟我家不一样我就很不习惯,他们就包一碗饺子别的不做。而且人都很累很乏了,年三十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吃完饭不管八点还是九点就要你睡觉,半夜十一点再喊你起床吃水饺,把人折腾的要命了,习俗是人定的,影响人的作息就是不好的习俗呗,干嘛非得必须执行啊
所谓对你好都是站在自己角度,其实就是大家长心里,家里的事情要自己说了算,包饺子只是导火索。
她们这矛盾肯定不会只因为一碗饺子啊!这种婆婆一看就很强势,而且不听劝的那种!我可太他妈有发言权了。我婆婆跟她这一样一样的,特别强势,什么事要她说了算!而且你不听还不行,不听她的,要么她就直接把事儿给办了!要么,就开始到处诉苦!说她好心给我买的东西我不要!我的天,我活了二十来年名声从来没有这么臭过!非常受不了!现在一提到她,就心烦!经常想离婚,不是跟老公过不下去,是因为她!
不知道东北人算不算在你这个北方人的行列里,我在黑龙江生活四十年,从不吃面食,尤其不爱吃饺子(ᇂ_ᇂ|||)
幸好是饺子,我家是公公爱吃大肥肉,婆婆买肉都是上面有一大堆肥的,然后回来还说这是五花肉,炒菜也是好多肥肉,我每次都一块一块的挑出来放餐巾纸上扔掉,后来他们看到几次估计老公也说了吧,逐渐开始买瘦的了
你不吃就行了,让你老公照三餐的吃,她要包饺子随她包,做多少都让你老公吃,他老娘的心意可不能糟践了。
北方以前是真穷,大过年的才能吃上有肉的饺子,还年年春节纪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