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英雄篇·第5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
纵是英雄何须叹,群英闪耀正当时。在汉末三国时代,成也英雄,败也英雄,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官兵,还是反贼,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都有着他们厚厚的一笔。从今日起,跟着作者一来欣赏汉末三国时代的英雄们。
他的名字有点难写,他的故事却有点悲壮。今天要说的是以为汉末时代的悲剧英雄,作为东汉王朝一方郡守,文武兼备,能力突出,却在凉州大地上,含恨而亡。这是他忠于朝廷的无奈选择,也是他作为时代志士的赞歌。
他叫傅燮,一个连敌人都佩服的人。
傅燮,在古代是“身长八尺,容貌魁梧”那种类型的型男,这样的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非常吃香。加上他还是名臣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太尉刘宽的学生,所以很快引了官方注意,被举孝廉。在汉朝时期,孝廉已经成为大汉的公务员了。
不过,他真正在历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还是在黄巾起义爆发之后,被汉灵帝刘宏征用,拜护军司马,跟着当时的大汉名将皇甫嵩出征。不用说,汉朝的文臣,可以说文武都厉害的,傅燮就属于这类,在征讨黄巾贼的时候,可以战功赫赫,统帅的兵马曾生擒黄巾军渠帅卜巳、张伯、梁仲宁三人,在皇甫嵩的部将之中,位居首功。
黄巾军虽然是农民起义军,实力却不容小觑,由此可见傅燮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傅燮为人正直,眼里容不得沙子,在朝廷出征之前就提出了宦官是祸乱之源,暗示灵帝处置宦官。这样的言辞自然得罪了当时大汉王朝的当权派--宦官集团。还好汉灵帝虽然是昏君,但是至少作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没有贬斥傅燮,反而对傅燮多有提携,先拜安定都尉,后又担任议郎,相当于汉灵帝的顾问。
汉朝的议郎也不是很简单,在朝廷可以怒斥宰相,外派地方也能成为一方郡守以上的长官。傅燮耿直的名气是非常大的,得罪宦官,怒斥宰相崔烈,一直成为朝廷心中的偶像,声望是非常大的。当然,这类人也成为宦官眼中钉了。
中常侍赵忠对他就恨之入骨,无奈之下,只能将其外放地方。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嘛。傅燮成为凉州汉阳郡太守,在地方施政非常好,尤其是羌人对他非常的信服,纷纷愿意归降于他。
中平四年(187年),这个时候的凉州叛乱非常多,尤其是韩遂军团实力大,而凉州刺史耿鄙也是想有作为的人,准备一举歼灭叛军只可惜不懂指挥,又宠信奸诈贪婪程球,导致在征讨过程之中出现政变:结合众多史料来推测细节:陇西郡太守李相如(李参)在前锋倒戈,先杀程球,联合韩遂叛军,再攻杀耿鄙(耿鄙为身边的别驾从事所杀)。
韩遂等凉州联盟反贼,公推了王国成为叛军总指挥,号“合众将军”,包围了汉阳郡冀县城(郡治),城中兵少粮尽,傅燮仍是坚守不出。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些包围的反贼之中,有数千北地郡的匈奴骑兵,他们之前受过傅燮的恩惠,所以一同在城外叩头,请求傅燮出城投降,愿意保证傅燮平安返回家乡北地郡。
【时,北地胡骑数千随贼攻郡,皆夙怀燮恩,共于城外叩头,求送燮归乡里。】--《后汉书 卷五十八 虞傅盖臧列传第四十八》
这样的行为,对于反贼而言,估计是从未有过,可见傅燮在胡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反贼首领王国,也不敢犯天下众怒,谋害贤士,只好派前任酒泉太守黄衍进城劝降,这位大汉的贤士,却是高风亮节的义士,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
傅燮告之自己的儿子:“圣达节,次守节,以纣王之暴,伯夷尚且不食周粟而死,孔圣称颂其贤。方今朝廷昏暴远不及殷纣,我又怎敢后于绝伯夷?” 这样的话,也是傅燮最后的遗言,为汉灵帝尽忠,战死沙场。
傅燮的死,也让汉灵帝震撼,下诏策封并加谥号给傅燮为“壮节侯”。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晋书》《魏略》
东汉末还是有很多名臣名将的,可惜
傅燮(腹泻)
现在没这样的有气节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