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6年,还在靠家里接济。
身边的好友一个个都成为了大腕,彭于晏还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曾经在戏红人不红的尴尬处境挣扎了好几年。
甚至因为合同纠纷,背上了几千万的债务。
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低谷比别人的惨,因为他看到大家都在努力。
所以,只要有戏可拍,彭于晏就像抓到一根稻草一样,极力推荐自己,“盘”活自己。
皮开肉绽,鼻青脸肿,各种受伤各种虐,也从不在意……
因为他把每一个角色都当是自己的最后一个角色,把每一次机会都当成是这辈子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
不拼尽全力,怎么过得自己这一关呢?
导演提议难度太大的动作用替身来完成,他却果断拒绝,“如果别人都做了,那还要我干嘛?”
嗯,在风气不太正的娱乐圈里有着这样的心态,证明彭于晏没有被同化。
很多明星作品只有量的变化,却没有质的积累。
他们为了曝光自己,绯闻层出不穷,因为有热度就有利益。
但彭于晏不会。
彭于晏曾说:“你如果是个演员,那你就把戏做好。”
但是,没有天赋的彭于晏并没有做得多好。
他有几部主演的电影,票房惨淡,还被沦为笑话。
他演感情戏,观众说看得很出戏。
就因为那一身发光的肌肉。
每当和女主角有亲热的镜头,观众总会幻想到下一秒是彭于晏按着对方的脚踝,逼着她做仰卧起坐。
要知道,一个演员一旦被市场和观众贴上了标签,想要重新塑造形象,撕掉一块标签,就得脱一层皮。
从奶油小生到肌肉男,到硬汉,彭于晏一直在撕标签。
他一直在突破自身的极限,就是想拿到那一块叫做“演技实力派”的标签,然而这块标签太难得,竞争者多不胜数。
“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人”,彭于晏拿到了一堆的提名,就是没拿什么奖。
但不可否认,非科班出身的他,演技的确越来越娴熟了。
从《破风》到《激战》再到《湄公河行动》,彭于晏的“狠劲”越来越被认可。
票房也越来越好看。
有人开始觉得他很辉煌。
但是这种辉煌却那么的平静,因为它不是一炮而红,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水到渠成。
果然,生活没有亏待每一个自律的人,而顶极的自律,都是长期主义。
因此,现在一说到彭于晏,大家想到的不只是“魔鬼般的身材管理”,还有“全面的顶级自律。”
同时也明白了,别人哪能给你什么稻草,低谷时的自律和坚持,才是你的稻草。
他不娘,他有实力,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