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毛主席让他学周勃,将军去世后中央特此破例不火化

太史言官阁 2025-01-03 13:37:15

1905年,许世友出生在河南新县,幼年时父亲去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在他少年时由于家贫的原因去少林寺做杂役,后做起了俗家弟子跟着少林寺的武僧学习武术,后来就参加了工农红军。

许世友不是他的原名,他家谱“仕”字辈,所以原名是许仕友,参军后就改为许士友,许世友的名是毛主席帮他改的,而对于他的改名之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长征路上,当毛主席第一次见到许世友时就说:“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 知道些你的传奇经历, 没有看到你这个人。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呀?”,而毛主席得到的答复是许世友是“仕”字辈,所以取名为仕友,但是他当兵之后会了一点字,原来“仕”是当官的意思,就把许仕友改为“许士友”了。

而毛主席本人听了许世友改“许仕友为许士友”后,就跟他说起了要不要再改名字,把“士友”改为“世友”,而毛主席让许世友再次改名的原因是:世界之友哇,我们这次是北上抗日, 眼光要往远看, 放眼世界嘛!所以, 要做世界之友。就这样许士友就变成了“许世友”,这个名字许世友将军也再没改动。

毛主席和许世友最有意思的一段就是称他为“汉朝的周勃”,我们稍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勃是一个不识几个字的大老粗,但是在军事上方面确实了得,当年刘邦建立汉朝后,周勃就被封为“绛侯”,周勃也是后来平诸吕之乱的功臣之一。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毛主席就叫来从南京军区调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毛主席知道他字不识多少,后来许世友劝他多看书拓展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毛主席说道:“你这个人只讲打仗,你以后搞点文学吧,多看点《红楼梦》,至少要读五遍你才有发言权,俗话说常恨随、陆无武,绛(周勃)、灌(灌婴)无文,周勃厚重少文,你这个人也是少文,你就当周勃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工农红军改编加入了成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而许世友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的副旅长,说到三八六旅大家也陌生,它便是电视剧《亮剑》李云龙所在的部队番号,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原型,三八六旅的旅长便是开国大将陈赓。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许世友屡立战功,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其中四次负伤,在1955年授衔中被评为“上将”,毛主席曾这样评价他“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这主要原于他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1948年,他和谭震林、王建安上将一同指挥部队,打了八天八夜歼灭敌军十万余人,这一战基本解决了山东省的解放。

1979年,许世友将军出任对越自卫反击战东线指挥,总共率领6个军的兵力负责广西线的作战方向,在军前还下达了著名的《十杀令》。

1985年9月,许世友将军病重遗言交待希望自己死后不要火化,将自己葬在母亲身旁,以还自己多年没有尽孝道,希望在死后为母亲尽孝,这一还乡土葬要求被当时的军委主席邓特此批示“下不为例”,最终按照许世友将军生前遗言归还故乡河南,在许世友将军双亲墓地下方安葬,成为唯一一位开国上将土葬的将军。

许世友将军所以坚持土葬还是归于他的“孝道”,自从他参军之后,自古“忠孝难两全”,所以一直没有回老家看望年老的母亲,1956年,在火葬《倡议书》上许世友将军是唯一没有签字的上将,理由是:我死后不火化。

1952年,许世友请假回已经离开了二十年的老家探望母亲,这时许世友的母亲已经67岁,许世友47岁,母子一见面许世友便跪到母亲面前喊“娘,我是友德啊(幼名),”许世友的母亲也认出了二十年未归的儿子便抱头痛哭,虽然许世友此时是南京军区司令员,但是家里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母亲还在老家上山砍柴。

1959年,当许世友将军再次路过家门看望74岁高龄的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然而这一年母亲病危,许世友因公务在身而无法去见老人家最后一面,也成了许世友将军终生遗憾的事,当公务处理完后,许世友在其母亲坟前惭愧说:“娘,自古忠孝难全,你老人家健在时我未能服侍,我死后一定来为你守坟”

1979年10月,许世友将军决定自己去世后葬在母亲身边,便有了土葬的想法,便对他大儿子说:“娃,这有五十元钱买个棺材,将来我去世后不要火化,想和你爷爷奶奶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只有去世后埋到家乡,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后要孝敬父母。”

1985年,许世友再次写信中央,希望自己死后土葬不要火化,军委主席后来收到许世友的报告请求后,便写下批示说:照此办理,下不为例,许世友将军在六十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