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30出毫40亡,50出毫命方长,“毫”指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蓝莓果味 2023-03-23 20:17:13

导读:从古至今,中国人对长寿都很痴迷,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都希望能够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特别是在生活水平低下,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社会,人民的平均寿命很低,低到只有30岁左右,因此古人都希望能够长寿。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社会喜欢过寿,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追求长寿的体现,年轻人借此机会,纷纷向长辈送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祝福。

在古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等上层社会的人群,有钱有势,为了追求长寿,可以花费大量的金钱,提高生活水平,召集天下名医为己用。更有一些帝王为了长生不老,在天下寻找修仙炼丹的方士,祈求能够得到灵丹妙药,获得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反观生活在底层社会的百姓,没钱提高生活水平,也请不起名医、方士,为了追求长寿,便只能通过观察,在生产生活中积累关于健康、长寿的经验,久而久之,在农村也留下了很多关于健康、长寿方面的俗语。

例如:“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俗语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意思是说老年人在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纪最容易去世。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73岁和84岁分别是孔子和孟子的年龄。其实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要告诉人们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圣人都无法避免,寻常百姓更要坦然面对。

而俗语“眉上一根长,能抵万担粮”,则是从面相方面来说一个人能否长寿。一个人如果长了一根特别长的眉毛,那足可以抵得上一万担粮食,意思是说这个人将要大富大贵。

除了字面意思外,这句俗语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长眉毛能抵万担粮,也指此人一辈子吃的粮食多,说白了就是会长寿。

在古代的书画中,寿星的形象一般都拥有长长的胡须和长长的眉毛,即所谓的慈眉善目。例如南极老人,被百姓誉为长寿之神、老寿星,就有两条长长的眉毛。

那是不是只要一个人的眉毛中长了一根长的就会富贵、长寿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古代社会,眉毛也被称为“毫”,代表着长寿,但并非什么年纪长都是好事。对此古人也留下了一句俗语,那就是“30出毫40亡,50出毫命方长”。

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下。

30出毫40亡

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30岁就出现了眉毛变长的情况,那可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他很可能是一个短命之人,按照古人的经验,这种人一般都活不过40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古人认为3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正值壮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应该处于最巅峰的状态,从面相上来看,应该是朝气蓬勃、年轻气盛的状态。

可眉毛生长变长,则是一种身体开始衰老的体现。一个人从壮年步入老年,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脸上出现皱纹、斑点,头发、胡须变白,都是衰老的一种体现,而眉毛变长同样也是一种衰老的体现。

一个人如果刚刚30岁,眉毛开始变长,那面相上看就会显出衰老之态,说明这个人的身体机能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因此古人才会得出此结论。

50出毫命方长

在古代社会,50岁是“知命之年”,已经算是步入老年行列了。此时不论是身体,还是精力都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各方面都体现出衰老之态。

如果此时眉毛变长,那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说明此人身体机能非常健康,衰老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正常情况。

人到50岁眉毛变长,也是一种提醒,是在告诉你身体已经开始衰老,在今后的日子中要注意保养,出现疾病也要及时医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获得长寿。

结束语:

很多人认为俗语都是古代的封建迷信,不足为信,其实并非如此。民间的俗语、谚语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种形式,很多都是古人根据生产生活经验总结而来的,其中也蕴含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在继承这些文化遗产时,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和运用俗语中的人生哲理和科学道理,摒弃其中的封建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继承俗语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1 阅读:2054

蓝莓果味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