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烽火中,国民党军中涌现许多悍将、指挥官,然而真正对解放军构成威胁的,并非人们耳熟能详的薛岳或张灵甫,而是黄百韬、胡琏和白崇禧三位将领。
黄百韬凭借七万人顽强抗击解放军十五万大军,胡琏则在金门战役中成功抵挡解放军的攻势,被誉为“小诸葛”的白崇禧更是以高超的军事策略在湘西会战和龙潭战役中让解放军屡屡受挫。
那么这三位都是怎样的存在,使得解放军的胜利之路充满坎坷,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黄百韬的崛起之路
黄百韬原名黄维纲,1898年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与许多同年代的青年一样,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满艰辛和磨难。
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青少年时期被迫四处打工以维持生计,先是在家乡的一家小作坊里当学徒,后来因不堪忍受生活的艰难决定离开家乡投身军旅,寻求一条出路。
黄百韬最初是江苏地方部队的传令兵,工作虽然卑微,为他日后的崛起打下基础。在部队里,黄百韬纪律性和执行力很强,逐渐得到上级的赏识。
他的首任主官是军阀李纯,虽然并没有真正重用黄百韬,但也给了一些在部队中锻炼的机会,就这样黄百韬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经验,从普通士兵逐渐晋升为军官。
不过,真正改变黄百韬命运的是在张宗昌部队中的表现。
张宗昌是山东地区的军阀,势力一度颇为强大,但部队纪律涣散作风野蛮,黄百韬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操守,最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脱颖而出。
1926年,他以团长身份参与张宗昌部队与北伐军的激战,屡次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赢得“猛将”的称号。北伐战争结束,黄百韬加入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中崭露头角。
他非黄埔军校出身,也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却靠着出色的战绩一步步走上兵团司令员的高位,硬是在国民党复杂的军界中打下一片天地。
淮海战役爆发后,国共双方在华东平原展开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较量,黄百韬在淮海战役中的表现堪称国民党顽强抵抗的典范。
作为国民党第七兵团的司令,黄百韬接到坚守碾庄圩的任务,率领七万余名部队面对解放军十五万大军的围攻,尽管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依然展现顽强的决心和精湛的指挥才能。
他在碾庄战役中采取“固守待援”的战术,将兵力集中于核心区域,利用碾庄的坚固防线进行抵抗,巧妙利用地形和构筑工事,不断抵挡解放军的冲击。
尽管战场局势极为不利,依然指挥部队坚守阵地,通过精准的火力和反冲锋打击解放军的进攻,解放军多次尝试强攻碾庄,均未能突破黄百韬布置的防线。
整个战斗先后持续十二天,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弹尽粮绝,蒋介石曾向黄百韬承诺会派遣援军解围,由于国民党高层内部分歧,援军行动迟缓,最终未能抵达战场。
即便如此黄百韬依然选择死守阵地,最终全军覆没,他自己也在这场战斗中殉国。粟裕将军曾评价黄百韬为“值得敬佩的对手”,延缓解放军的进攻速度,为国民党部队的撤退争取宝贵时间。
智勇双全的胡琏
胡琏字少泉,1907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聪慧过人、勤奋好学,17岁便投笔从戎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在黄埔军校期间,胡琏以成绩优异、表现出色,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中。初入军界,凭借其卓越的战术素养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北伐战争期间随军南征北战积累丰富的战斗经验。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琏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华中战场,担任国民革命军十八军师长。
在与日军的多次交锋中展现出过人的指挥才能,善于利用地形优势和敌人的弱点,屡次在战斗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
以石牌战役为例,胡琏凭借独到的战术眼光成功阻止日军的深入,为国民政府守住战略要地,石牌战役甚至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面对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日军,胡琏没有选择与敌正面硬拼,充分利用石牌地区的地形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
指挥部队在山谷中设伏,成功将日军引入预设的包围圈,最终在近战中以优势兵力击溃日军。
他成功组织对解放军的防御保住金门岛,影响后来的台海局势,毛主席评价他“狡如狐,猛如虎”。还有一种说法是“十个西门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是胡宗南,而金门王自然就是指胡琏。
小诸葛白崇禧的传奇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熏陶酷爱读书,尤其喜欢研读兵书,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严格,很早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思考力。
广西陆军小学毕业后,白崇禧继续深造最终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堂,为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911年他参加反清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投身于广西地方武装的建设,成为李宗仁的得力助手之一,还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取得显著成绩。
话说北伐战争期间,白崇禧以灵活的战略部署和过人的决断力著称,赢得“小诸葛”的美誉,其中龙潭战役最为经典。
他巧妙利用地形和敌军疏忽,一举击溃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奠定北伐军在华东的胜局,是北伐战争中的决定性胜利,白崇禧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国民党内最具军事才能的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白崇禧被任命为国民党军第十军的总指挥,负责指挥广西和湖南的抗日作战。
解放战争中,白崇禧在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善于运用分兵合击、游击战等多种战术,在华南战场上屡次给解放军制造麻烦。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他率部奋勇阻击,成为解放军西进的一大阻碍,只可惜因国民党整体局势不利,未能彻底扭转战局,不过军事才能和战术素养依旧得到各方的认可。
毛主席说“他是国民党部队中少有的名将,若他站在人民的一边,以后甚至可以让他指挥数五六十万的部队......”
总的人来说,黄百韬、胡琏和白崇禧的故事,是近代战争史上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以不同的方式对日军构成巨大的威胁,也成为解放军棘手的对手。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国军常胜将军黄百韬自杀:望眼欲穿援兵没来-新华网 (xinhuanet.com)
抗战名将︱胡琏:石牌保卫战成就“东方的斯大林格勒”_私家历史_澎湃新闻-The Paper
龙潭之役白崇禧击溃孙传芳?奠定"小诸葛"战神盛名--文化--人民网 (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