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二
编辑|王小二
企事业单位的基础养老金已经二十连涨了。
去年是3.8%,今年下降了点。
其实,我一直挺关注这个事情。
毕竟现在咱还年轻都是属于交钱的。
毕竟,这关乎到自己以后能不能领到钱,领多少钱的问题。
毕竟,咱也不想,活到老干到老。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养老金的替代率和财政补贴的数据越来越难找。
从往年的数据中,我们也能猜出个大概。
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大概在43.8%,
缺口最大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拿走了约56.6%的财政补贴。
剩下的才是给广大的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的补贴。
换句话说,少量的群体拿走了大部分的补贴,造成了缺口越来越大。
看了看近十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
社科院预测,2035年将会全部耗尽。
或许有些人看不懂替代率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吧。
假如人均收入是一年是五万,如果替代率能真正的做到百分之四十。
那么,一年老人的养老金可以有2万左右。
那么,一个月会有将近2000块钱。
可是,实际上呢?
体制内的能拿到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百的养老金替代率。
至于所谓的交的多就会拿得多?
扯淡,机关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税收支撑。
上班的时候,各种福利和工资靠税收。
退休了,为了维持住他们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替代率,占有了百分之五十六以上的补贴。
所以看到一些人说是农村老人拖累了养老财政的补贴,我真给你一个轻蔑的笑。
2021的数据。
整个城乡养老参保人数是5.5亿人,仅仅拿走了当年1万亿元补贴中的1659亿元。
你看看占比多少?
现在居然还是按照百分比去涨,这就更增加了贫富差距了。
一个,一个月领1万块,哪怕是涨百分之一也是100块钱。
一个,一个月领200块,哪怕是增加了百分之十,也就是20块钱。
咱们的养老金体系基本依靠第一支柱,应该说是需要兼顾公平的。
毕竟,退休了都是在家待着。
哪怕是工作的时候,大家的贡献差别大。
退了,论对社会的贡献,谁敢说体制内的和企业单位以及农民有啥区别?
可是,现在的分配制度和机构很明显存在巨大的差别。
这个百分之三啥意思?
自己能涨多少?
大部分人应该差不多。
以某地为例子。
某人的养老金为3000元,此次调整定额调整30元,挂钩调整50元,倾斜调整10元,那么此次调整后,其涨幅就是(30+50+10)/3000=3%。
前两天遇到了小区中一个教育口退休的干部,闲溜达。
聊了聊。
他现在到手的退休金每个月超过万元。
我们呢?
估计,别说税后了,就算是税前能超过一个月一万块的估计都不多。
他自己有几套房子。
单位当时一起团购了一套,自己买了一套,还有一套海景房。
他的身体挺健康,一个月3000元都花不完。
七十多岁了,一个月还能攒下七八千元。
许多年轻人忙活一年下来,估计都攒不下七八千元。
小区门口有条马路,两个环卫工负责,是一对夫妻。
儿子从下边乡镇上来读高中,于是跟着过来了。
租房子住,一个月两千块,平时捡点瓶子和纸壳子啥的也能有点收入。
你可以看看身边超过五十岁的阿姨们都是干啥了。
有一些人交满了十五年社保,在家待着做饭了。
有些,出去当保洁和环卫工人。
还有一些出去给人家当保姆。
这些人的能拿到的养老金基本上都是一千块钱左右。
这还是城镇的,至于农村的。
别说五十了,就算是七十岁了还要种地或者帮人家种地赚钱。
高温烈日,帮人家收农作物,一天干十个小时,收入60元。
一样的养老,不一样的生活。
至于寿命,这个看数据也可以。
北京人均寿命接近82.5岁,我们的平均寿命78岁。
体制内退休,钱多,领取时间长。
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还是差不多1万亿元。
落到普通人头上的能有多少呢?
不知道,因为数据越来越难查到。
可能以后每年我要交的养老金钱数是越来越多了,至于自己以后能领取多少真的不清楚。
有时候,真的觉得这个破班上的没啥意思。
辛辛苦苦搬砖,养了人家的父母。
回头一看,自己的父母一个月两三百块。
父母拿的都没我交的多。
这能怪我不多攒点钱好照顾他们?
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到领取完自己交的养老金的钱数。
延迟退休和多缴纳保险金这是个办法。
但是,为什么不能让独占财政补贴大头,造成大窟窿的体制内人员抓紧和企业退休职工等待遇并轨呢?
退休后,难道还能区分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大小?
咱也不敢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