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ChemChina)掏出490亿美元,买下了瑞士农业巨头先正达(Syngenta),这可是当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顶尖大单。8年过去了,大家都好奇,这么大一笔钱砸下去,到底赚了多少?是赚得盆满钵满,还是背了一身债?
任建新——“中国并购王”的起伏人生
要讲这笔交易,先得聊聊主导它的核心人物——任建新。他可是中国化工圈里响当当的大佬,外号“中国并购王”。1958年1月,任建新出生在甘肃兰州,祖籍河北,家里条件一般。1974年,他作为知青被下放到甘肃敦煌农村,干过几年农活,风吹日晒的日子让他练就了一身硬骨头。后来他说过,那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咬牙坚持,不管多难都不轻易认输。这也成了他后来做事风格的底色。
1975年,任建新进了兰州化工机械研究所,干了整整10年,从基层摸爬滚打,攒下了扎实的化工经验。到了1984年,他拉了7个同事,靠着1万元贷款,硬是搞起了中国国家蓝星(集团)公司,主打化工清洗业务。
那时候这行没人干,他愣是抓住了机会,带着蓝星一步步做大。到了90年代,他开始接手政府手里的100多家半死不活的化工厂,通过重组和技术改造,把这些烂摊子盘活,慢慢整合成了中国化工集团。他的管理有个特点,能不裁员就不裁员,把工人调去做别的,比如开马兰面馆,挺有人情味。
2004年5月,任建新正式当上中国化工集团的总经理,2010年升任党委书记,2014年12月又坐上董事长位子。他最出名的就是爱并购,出手快准狠。2015年,他花77亿美元买下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Pirelli),震了一把行业。紧接着2017年,又搞定先正达这笔490亿美元的大买卖,创下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最高纪录。那几年,他风头无两,拿过“中国十大并购人物”“CCTV年度经济人物”等一堆荣誉,连法国都给了他个国家功勋勋章(骑士级)。
不过,人生的路不是一直顺。2024年5月,任建新突然被查,官方说是“严重违纪违法”。具体啥事儿呢?跟一笔25亿元的贷款担保有关,中国化工替甘肃天际投资管理公司做了担保,结果对方还不上,债务违约,坑了中国化工30亿元左右。这事儿直接让他晚节不保,从高光时刻跌了下来。不过平心而论,他在化工行业的成绩是实打实的,这点没人能否认。
交易详情:490亿美元是怎么花出去的
说完人,咱们聊聊这笔交易本身。2017年6月26日,中国化工正式拿下先正达94.7%的股份,总价490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得从头捋捋这钱怎么来的,买了个啥。
先看看背景。2015年那会儿,全球农化行业不太景气,大宗商品价格跌得惨,拉美市场萎靡,美元又强势,美国的孟山都被这环境搞得头疼。孟山都当时三次想买先正达,出价一次比一次高,但先正达没点头。
先正达是啥来头呢?2000年由诺华和阿斯利康的农业业务合并成立,总部在瑞士巴塞尔,2014年是全球最大的作物保护公司,市场占20%,种子业务排第三,占8%。这公司技术强,专利多,全球布局广,中国化工看上它一点不奇怪。
2016年2月,中国化工抛出收购方案:每股465瑞士法郎现金,外加每股5瑞士法郎特别股息,总共430亿美元左右,再加上接手先正达50亿美元的债务,实际掏490亿美元。这交易谈了两年多,美国、欧盟、瑞士、中国,几边监管都得点头。特别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和欧盟竞争委员会,盯着紧,中国化工还得承诺剥离部分农药业务,减少垄断嫌疑,才算过关。
钱从哪儿来呢?中国化工自己只掏了50亿美元,剩下的380亿美元全是贷款。汇丰银行牵头搞了20亿美元非追索权贷款,其他还有中国工商银行、瑞士信贷等一堆银行跟进。这杠杆拉得够高,风险也不小。交易定了后,中国化工成了先正达的大老板,正式把这家瑞士巨头收入囊中。
为啥买它?战略上,先正达是块宝。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近2万项专利,覆盖农药、种子、生物技术,全球120个国家有业务,每年推500多项种子产品,30个农药新品在研发。当时中国农业科技跟国外差距不小,种子尤其依赖进口,先正达的技术能直接填补这块短板。比如中国种业前十强的销售额才到孟山都的十分之一,收购后靠先正达的技术,能快速拉近距离。这买卖表面看是花钱,实际是买未来。
8年后赚了多少
交易落地后,8年过去,490亿到底赚没赚?咱们得分财务和战略两块儿看。
先说钱。先正达2020年整合成了先正达集团,把以色列的Adama和中国化工的中化农业业务塞了进来,成了个大块头。2023年,这集团销售额322亿美元,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6亿美元,看着还行。但2024年受市场波动影响,销售额掉到288亿美元,同比跌了10%。中国市场表现不错,植保业务一直在涨,生物制剂和新产品研发也挺猛,但整体看,利润增长没那么稳。
再看看成本。490亿美元的本金,8年下来光利息就不少。以年化利率4%算(实际可能更高),8年利息就得120亿美元左右,加上本金,成本都到610亿美元了。先正达这几年的收益加起来,能不能cover这个数?不好说。2021年,中国化工想让先正达集团在科创板上市,募650亿元还债,2023年5月改成主板申请,但2024年3月29日又撤回了,说是“择机重启”。这说明啥?债务压力不小,手头现金流紧,上市融资本来是解压的路子,没走通。
从财务上看,8年没到盈利平衡点。490亿的本金加上利息,靠先正达现在的收益,还得再熬几年才能回本。赚没赚?目前看账面上还没赚,亏倒也没亏死,就是背着个大包袱跑。
财务没赚,不代表买卖不值。战略上看,先正达给中国带来的东西,钱不一定衡量得了。它把种质资源和技术带进中国,种子研发水平蹭蹭往上走。比如过去中国大豆、玉米种子靠进口多,先正达进来后,国内种业竞争力明显提升,进口依赖少了。这对粮食安全是真金白银的支持,国家层面的战略价值拉满。
全球化渠道也是个宝。先正达在120个国家有网点,收购后中国农业企业能借着这张网走出去,卖产品、抢市场。比如中化农业的植保业务,靠先正达的渠道,在东南亚和非洲打开了局面。这块儿的收益不好直接算成钱,但长远看,是个护城河。
任建新的结局:高光褪去
再说任建新。2024年5月,他被查,跟25亿元贷款担保的事儿脱不了干系。2022年法院就判了,中国化工得扛30亿元的损失。这事儿让他职业生涯彻底翻车,曾经的“并购王”如今成了调查对象。他的办公室空了,墙上那张标满全球基地的地图,成了过往的影子。
8年后,490亿的账本是这样的:财务上还没赚,债务利息压得喘不过气,但战略上给中国农业攒下了家底。先正达的技术和渠道,助力国内农业升级,这价值不是短期能算清的。任建新的故事也提醒大家,这种大手笔并购,风险和回报一样大。
中国化工490亿买先正达,8年下来,账面上没赚多少,债还压着,但战略上给中国农业铺了条路。这笔买卖是赚是赔,可能还得再看几年。你觉得这490亿花得值不值?是赚了未来,还是亏了现在?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