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7月6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共话共商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智能世界。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才板块能级继续提升,针对学术大咖、产业领军人才、开发者、青年人才等多元人才梯队,充分发挥国际会议的资源集聚和链接功能,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在开幕式的圆桌讨论环节,一行四人中,除了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外,其他三名学者平均年龄还不到33岁,他们年富力强的身影让全场感叹。
姚期智介绍,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有一位中国年轻学者高阳,他一年多前实现了强化学习的算法突破,不仅完成了应用进步,也做出了理论贡献,受到国际广泛关注。
在chatgpt之后,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让有多重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能够自主学习新技能。而这位中国年轻学者的贡献,就是把机器人的学习速度提高了数百倍。“按照一般的机器人强化学习方式,学习新技术常常要几个月时间,这太慢了。”姚期智说,得益于这位年轻学者的研究,强化学习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在过去六七年里,人工智能界高层一直有着“路线之争”,就是要不要走强化学习这条路。姚期智认为,中国年轻学者的突破把天平做了倾斜,让人们看到强化学习这条路,且明白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三位学生的经历。三位学生的经历代表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王晓刚在深度学习兴起的最初几年,撒下了很多原创的种子,何恺明将深度学习的根基打得非常牢、非常深,林达华通过开发和大模型让大家的努力枝繁叶茂。就在两周前,汤晓鸥团队研究的自动驾驶大模型从9155篇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了cvpr2023年的最佳论文奖。根据谷歌学术统计,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第一篇全部由中国学者完成的国际计算机视觉三大顶会的最佳论文。
不同的分享,指向的却同是中国的青年科研人才。“在深度学习上,一批科研原创者种下的大树已经开始开花结果。新一代的学生已经在上海成功起步。”汤晓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