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判决你们无罪,当场释放。”
2018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当庭宣布了21年前犯下杀人案的五人无罪释放,当时的裁决是误判。
台下的五人在听到法官宣读完的瞬间,抱头痛哭,泣不成声,似乎要将多年积攒的委屈全部宣泄而出。这个判决,对他们而言,实在是迟到太久了。
事后,被无辜关押长达 21 年的五人态度坚决地表示:他们不要赔偿,只要求严惩当年的办案人!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996年深夜,因疼痛醒来的周继鼎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原本应该是自己最熟悉的家,此刻却弥漫着血腥味,更可怕的是自己的妻子,孩子都横七竖八的躺在院中,身下全是血迹。
周继鼎试图移动,却感到全身剧痛,连自己身上也全是伤。
他努力回想发生了什么,但记忆一片空白,只剩下恐惧和困惑充斥着他的内心。

他强忍疼痛,颤抖着手拨打了110。
“快来人啊,我家出事了!”周继鼎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电话那头的警察还没反应过来,周继鼎又急忙给侄子周建林打去电话,“建林,快叫大夫来,出事了!”
周建林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得一激灵,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往叔叔家跑。

路上,他碰到了在外乘凉的村民周开慧,他就躺在距周继鼎家200米的地方睡觉。
等他们和大夫赶到现场的时候,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除了周继鼎的儿子伤势较轻之外,其他四人都伤势严重。
更可惜的是,周继鼎和前妻的女儿周翠兰因伤势过重,已经不幸离世。
警方很快锁定了五名嫌疑人:周继坤、周家华、周正国、周在春和周在化。

之所以怀疑5人,是因为周继鼎作为计生办的工作人员,曾多次与周继坤和周家华发生激烈争执。
这两人因超生被罚款,心中积怨已久。
村里人都知道他们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但没想到会演变至此。
有传言称,周继坤曾在酒后扬言要教训周继鼎,这些矛盾的积累,似乎为这起悲剧埋下了伏笔。

其他几人则是在村中和他们二人关系颇为亲密。
然而,五名嫌疑人都声称案发当晚在家看电视或在朋友家,直到11点才回家。他们的辩解能否成立?真相究竟如何?
19位证人18人当庭翻供在此案中,能证明确实是他们5人作案的关键证人,就是同村村民周开慧。

因为天气炎热,案发当晚他选择在外面睡觉,而他睡觉的地方距离周继鼎家只有200米。
周建林在赶往叔叔家的的时候还曾碰到过他。
周开慧称自己在外乘凉睡觉的时候曾见过5人前往受害人家中。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他们5个人作案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可这一切在审判过程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庭审中,原本指证五名嫌疑人的证人们突然集体翻供。
19位证人中,除了受害人的女儿,其他18人都改口称先前的证词是在压力下做出的。
这一幕让法庭陷入混乱,也给案件的走向蒙上了一层阴影。
警方的调查似乎也陷入困境,他们未能找到沾血的衣物或确凿的凶器。
从嫌疑人家中搜出的菜刀上也未检出人血。

考虑到案发至取证已过去数月,这把一直在使用的菜刀很难成为有力证据。
面对证据链的断裂,参与审判人员一致认为该案证据不足,准备宣告五被告人无罪。
这个决定本应是案件的终点,五名嫌疑人即将重获自由。
就在无罪判决即将公布之际,一个意外事件彻底改变了案件的走向。
五名嫌疑人的命运再次悬于一线,而这起看似即将结案的案件,却在此时走向了更加复杂的方向。

案件的走向在一瓶农药的作用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就在法院即将宣布无罪判决时,受害人周继鼎竟然提前得知了这一消息。
这位失去亲人的父亲无法接受这个结果,情绪瞬间崩溃。
1998年10月16日,法院大楼内突然陷入一阵骚动。周继鼎不顾警卫阻拦,强行闯入审判长办公室。

他面色铁青,双眼通红,情绪激动地拍打桌面,坚持要求法院推翻五人无罪的判决结果。
面对周继鼎的无理要求,审判长神色严峻,态度坚决。
审判长严厉地指出周继鼎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司法程序,要求他立即离开并等候正式通知。
面对审判长的劝说,周继鼎充耳不闻,他的眼中只有为死去亲人讨回公道这一个念头。
在理智与情感的激烈冲突中,周继鼎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他当场饮下随身携带的农药,以生命相要挟。又一条生命因为此案丧失,还是以如此坚决的方式。
这一极端行为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惊动了上级部门,法院顿时陷入两难境地。
一边是法律的公正与独立,一边是受害人的生命与诉求。
在巨大压力之下,阜阳中院重新讨论了案件。

此案最后的结果让所有人意外,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改变了原先的无罪决定,判处五人有罪。
从此周继坤5人开始了他们长达21年的刑期。
21年后的无罪判决时光荏苒,二十一年后,正义终于姗姗来迟。

2018年4月11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判,周继坤等五人无罪。
当法官宣读判决的那一刻,五个饱经沧桑的中年男人泪如雨下。
他们的青春,他们的人生,都在这漫长的铁窗岁月中悄然流逝。
法庭外,五人紧握无罪判决书,激动地合影。他们的表情复杂,喜悦中夹杂着苦涩,解脱中透着迷茫。

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婉拒了国家赔偿,只要求严惩当年的办案人员。
这一决定背后,是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也是对当年之事的失望与控诉。
此案办案人员都受到了不小的处罚,负责人在04年的时候就因为贪污被执行死刑,审判长也被停职,虽然无法弥补他们的21年,但好歹也是一个安慰。
在此案中除了被冤枉的5人,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陶晓侠。


作为阜阳市人大代表,她自2001年底接触此案后,便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申诉之路。
陶晓侠通过走访调查,坚信案件存在问题,并不懈努力。
她面临重重阻碍,甚至曾入狱两年,但始终未放弃。
2014年两会期间,她通过人大代表将材料递交给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终于推动高院启动再审。

这21年,对五人及其家庭来说是一场噩梦,他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饱经沧桑的中年人。
一个错误的判决,不仅夺走了五个人的自由,更摧毁了多个家庭的幸福。
对于自己的付出,陶晓侠无悔,她表示,这只是开始,还将继续为其他冤案奔走呼号。
她的坚持,为中国的司法公正注入了一份希望,也为那些仍在等待公平的人们点燃了一盏明灯。

参考资料:
【1】新京报:《“五周杀人案”平反推动者:我就是看不得别人被冤枉》
【2】澎湃新闻:《安徽司法恶例:被害人父亲法院自尽,被告无罪变死刑》
【3】生活报:《安徽涡阳“五周杀人案” 20年后改判5人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