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郭德纲的性格,我们两个根本不可能好聚好散,哪怕是我们坐在一起,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开了,也不可能。" 这句话出自李菁的一次采访,听起来平静,却道出了一段难以愈合的伤痛。
谁能想到,这对曾经让观众连呼"绝了"的黄金搭档,最终会走向决裂的结局?要知道,当年他们在台上的默契配合可是能收获满堂喝彩,让整个相声圈都为之惊叹的。
可现实就是这么讽刺,李菁选择了离开德云社。有趣的是,这位创始人之一的离开,竟然显得如此平静。没有骂战,没有爆料,甚至连一句抱怨都没有。但正是这种平静,更让人觉得心里堵得慌。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读出什么?读出了无奈,读出了倔强,更读出了对曾经共同打拼岁月的不舍。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郭德纲的强势性格是出了名的,这一点圈内人都清楚。而李菁呢?从他的处事方式就能看出,这是个有原则但不愿意把事情闹得太难看的人。
就像他后来说的:"我们在相声上的追求是不一样的。"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分歧的本质。
或许,有些事情真的没有对错,只是理念不同。就像两个人走在岔路口,即便舍不得,也总要选择一个方向。李菁选择了体面地离开,这种体面里,藏着他对相声的热爱,也藏着他对那段情谊的珍惜。
说起李菁的相声天赋,真的是让人惊叹。七八岁的小孩儿能干啥?大多数可能还在为不想写作业和家长斗智斗勇。
但李菁却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相声天赋,光是听着录音机里的相声段子,就能把活学得有模有样。
有意思的是,李菁的父母发现了儿子这个特殊技能,但也没想着给他找个师父系统学习。就是单纯地鼓励他多听多模仿,谁知道这一听一模仿,还真让这孩子在相声上开窍了。
快板大师梁厚民第一次见到李菁的时候,那叫一个惊为天人!生怕这么好的苗子被埋没了,二话不说就收了这个徒弟。
这可不是一般的师徒缘分,梁厚民对李菁那是真的是倾囊相授,把看家本领都教给了他。
更神奇的是,李菁学东西贼快,几个月就把师父的风采学了个八九不离十。
眼看着没啥能教的了,梁厚民又支持李菁拜入相声大师师胜杰门下。这一拜师可了不得,师胜杰那是出了名的严师。
但凡是能被他收的徒弟,那都是精挑细选的。师胜杰对李菁可是寄予厚望,没事就带着他上电视露脸,给这个徒弟铺路。
而此时的郭德纲,正是侯耀文的得意门生。说起来还挺巧,李菁的师父师胜杰和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都是侯宝林的徒弟。
这么一来,李菁和郭德纲就成了同门师兄弟。
那会儿的李菁在相声界还是个新人,跟已经小有名气的郭德纲比起来,确实还有差距。所以最开始他是和何云伟搭档,两人还靠着《我要幸福》这个节目火了一把。
随着李菁的名气水涨船高,郭德纲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师兄弟。一来二去,两人混熟了,开始同台演出。
没想到这一搭档,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就没断过。
就这样,两人成了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名声响彻整个相声圈。
真是应了那句话:天赋再好,也敌不过现实的打击。
时间拨回2003年,这一年德云社正式成立了。但说实话,这个转折来得并不容易。
要知道,在这之前郭德纲已经创业多年,却一直在相声圈混得不温不火。李菁虽然欣赏郭德纲的才华,却也对这个看不到希望的创业项目充满顾虑。
但这时候,一个叫张文顺的相声演员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局势。这哥们不得了,不仅和郭德纲、李菁相谈甚欢,还刚好手握一笔投资资金,正愁找不到好项目。
张文顺一看郭德纲的创业项目,直接拍板说要投资。有了真金白银的支持,再加上张文顺和郭德纲的极力邀请,李菁终于被打动了。
就这样,北京相声大会摇身一变,成了如今人尽皆知的德云社。
但创业哪有那么容易?虽说台上说相声一个比一个精彩,观众掌声不断,可问题是,就是留不住固定粉丝。为啥?因为那会儿的观众还是更认可主流相声。
说白了,德云社就像是棵没根的树,随时可能被风刮倒。
郭德纲急了,带着一帮徒弟全国到处跑场子。那会儿曹云金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了郭德纲最看重的大弟子。2007年,何云伟也加入了德云社,给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而李菁呢?他选择留在北京坐镇,负责德云社的日常运营。要不是有他在后方稳住阵脚,郭德纲也不可能放心地带队全国巡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德云社终于在2010年迎来了转机,在相声圈里站稳了脚跟。曹云金和何云伟的通告都接到手软,看起来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成功的背后往往暗藏危机。就在德云社蒸蒸日上的时候,李菁和郭德纲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却越来越大。一个想商业化快速赚钱,一个坚持要沉淀作品培养人才。
要问这俩人的分歧到底有多大?且听我接着往下说,这里面的故事,可不是一般的精彩。。。
谁说一帆风顺的创业故事才精彩?德云社最精彩的剧情,恰恰在分歧出现的时候。
当时德云社可以说是站在了十字路口。郭德纲一心想把德云社做成赚钱的商业帝国,恨不得让每个相声演员都成为摇钱树。
但在李菁看来,德云社要想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沉淀好作品、培养好徒弟,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有意思的是,李菁还真找过郭德纲谈这事。但你也知道,郭德纲那个性格,认定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这下可好,李菁只能眼睁睁看着德云社以"火箭速度"往前冲。
就在德云社快速扩张的时候,一场危机突然爆发了。德云社的一个弟子因为打记者,直接把德云社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德云社赶紧把这个弟子推出来道歉,但事情并没完。
当天晚上,德云社还上演了一出《双喜捉妖》,里面充满了对记者的讽刺。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北京卫视直接怒了,一夜之间下架了德云社所有节目不说,还联合了400多家电台一起抵制德云社。
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刚站稳脚跟的德云社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李菁看着德云社这么膨胀,做错事还敢叫板电视台,心里的失望可想而知。
于是,在德云社最艰难的时候,李菁选择了离开。随后何云伟也跟着走了。但李菁的离开很特别,既没有说德云社的不好,也没有抨击郭德纲,更没有仗着创始人身份从德云社分一杯羹。
郭德纲被这一波打击得不轻,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要求所有弟子签十年卖身契,每月领固定工资,演出收入全归德云社。
违约金?将近百万!这下可好,实力派弟子曹云金第一个不服,后来直接在郭德纲生日会上闹翻了天。
再后来,郭德纲看到曹云金都要绕道走,还发文说要"清理门户"。这些年,师徒俩的恩怨可没少给网友们提供吃瓜素材。
而对于李菁,郭德纲选择了彻底的沉默。从此,德云社再也没提过这个创始人的名字。。。
看来,有些分歧真的是无法调和的。那么问题来了:离开德云社后的李菁,又走出了怎样的一条路呢?
说起离开德云社后的李菁,真是给大家上了一课:什么叫做体面地告别,什么叫做优雅地重新开始。
2012年,李菁凭借自己扎实的相声功底,顺利进入北京曲艺团,成为了体制内演员。有意思的是,何云伟也跟着一起进了体制内。
但谁能想到,这看似相似的选择,却让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在一次和何云伟一起接受采访时,何云伟说了句"师父"的"父"不是父亲的"父",而是付出的"付",明显是在暗讽郭德纲。
李菁当场就黑了脸,这种蹭热度的做法显然不是他的风格。
后来的合作中,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李菁一心想着创作好作品,可何云伟却只想着怎么靠相声赚钱。
所以当主持人问起和何云伟的关系时,李菁直接表态:"我们不是一路人。"这话说得虽然直,但字字戳心窝子。
这些年,李菁的发展倒是挺顺的。各大电视台晚会有他,热播剧里能看到他,最近还有部电影《失而复得》在内地定档。
虽然这条路走得有点孤单,但至少问心无愧。
回头看看当初那句"不可能好聚好散"的感叹,或许李菁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不必纠结过往,不用蹭热度炒作,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有人说相声圈太小,可李菁却用实力证明:只要初心不改,舞台总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