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的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冰薇商商 2024-08-08 20:40:41

2020年初,疫情席卷全球。

世界以毫无预兆的方式,陷入了封闭停滞和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在《十三邀》节目上,

主持人许知远向90岁史学大家许倬云抛出肺腑之问:

“在一个全球陷入精神危机、不知何谓人生意义的年代,我们该如何自处?”

许倬云给出的回答是:

“往里走,安顿自己。”

这期节目总播放量超过一个亿,

抚平了疫情隔离期间无数人的焦虑、迷茫。

四年之后的今天,

失业与过劳、内卷与躺平……

年轻人左右煎熬,精神危机愈演愈烈,看不清自己的出路在哪儿。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知远再访许倬云,

他问道:

“年轻人如何在受限的情况下,不断创造新的自己?”

94岁的许倬云再一次为年轻人指路:

“在天田里种植物。”

与四年前一样,

许倬云始终强调,我们要“往里走”,安顿自己的心。

01

在天田里种植物

2022年新年,

病床上的许倬云录制了一段与年轻朋友的对话,

他竭力勉励年轻人,当面对很多难测风云的时候,

不要慌,不要乱,

要常常记得培养自己,和同路人互相砥砺、互相切磋。

他将这个心态比喻为“在天田里种植物”。

我们要像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那样,

将自己当作爱惜的植物来养,

不扭曲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向内扎实自己,才能不惧时代的惊涛骇浪。

许倬云看到了年轻人的渴望、行动,

哪怕深知眼前年轻人的困境仍会持续漫长的时间,

他依然相信其中蕴含着革新的力量。

“所以我舍了,老骨头散了也无所谓。”

共情、相信、并肩战斗,

这是这位94岁的史学大家,给予年轻人的珍贵礼物。

他把这些共情,这些体悟,

这些经历90余载人生沉淀下来的箴言,

都记录在了《往里走,安顿自己》一书中。

许倬云夫妇与母亲、孩子,摄于20世纪70年代初

02

天田里的播种者

当下的世界,

战火冲突四起,气候危机、经济危机步步逼近,

恐怕鲜有人仍对未来保有乐观和信心。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人类未来走向何处?

作为历史学家,许倬云选择用历史回答这个问题。

在《往里走,安顿自己》里,他说:

“历史要活学活用,不是找例子,也不是保存东西,而是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如今,我们已经越来越难看到像许倬云这样的学者——

学贯中西,在新与旧、东与西之间,始终保持开放和融合,

更难能可贵的是,

在他的所有著作中,都充满着对常民,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关怀。

而这,与许倬云跌宕坚毅的一生密不可分。

1930年,许倬云出生于江苏无锡,出生时只有2.7斤重,

因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他一辈子离不开拐杖。

再加上幼时的战争经历,

让许倬云有了一般知识分子不曾有的丰厚的人生体验,

也让他对生命分外敬重。

他在一生的写作治学中,从不中断对他人、对世界的关注。

90多岁的许倬云,身体麻痹得越来越厉害,

只能依赖太太喂食,聊天中途要小憩几分钟才有体力继续,

却靠着仅能活动的两根手指,坚持伏案写作,

为学生想新的研究方向,开设网络课程,现身数十档网络节目,

只为保持与年轻人对话,

为身处困顿的你我探寻身心安顿之所。

03

往里走,安顿自己

许倬云先生始终都在呼吁我们要“往里走”。

四年前,

当被问到新旧转变的过渡时代,个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时,

他说:“我从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残缺,不去争,不去抢,往里走,安顿自己。”

四年后,

当被问到当代年轻人如何应对精神危机时,

他说:“往里走,就是找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秩序。”

“往里走,安顿自己”,既是许倬云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也是他对年轻人的寄望和期许。

而《往里走,安顿自己》一书,

正是集结了许倬云先生90多年的人生智慧,

对当下困扰年轻人的诸多问题,给出一针见血的见解与建议!

关于为什么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学位,读书是为了获得一种判断世界的能力。”关于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关于如何保持自我的完整性——“你二三十岁的时候,要寻找自我,不要糟蹋它。第一,不要被欲望糟蹋;第二,不要被自怜糟蹋。 ”

即使世界纷繁多变,问题层出不穷,也总能在书中找到抚慰。

每天读一点,

都能感觉到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你总觉得活得很累,不明白人生的意义,

如果你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茫然无措,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一定能帮到你!

让你的灵魂重新舒展,从无法自拔的精神内耗中获得解放!

0 阅读:6

冰薇商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