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一个种植农场参观,农场主老李很自豪地向我展示他的丰收成果。
葡萄架上挂满了紫红的果实,眼看就要成熟了。
我询问他施肥的经验,老李说到:“我每次施肥都很注意,特别是底肥和种肥,分得很清楚。
”这时候,旁边的老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葡萄园就没那么幸运了,果实稀疏,长得也不太好。
原来,老王一直把种肥当成底肥,还以为效果一样,结果却适得其反。
其实,很多人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不知道底肥和种肥的区别。
底肥是在种植之前施入土壤深层,为植物整个生长季节提供养分。
而种肥是在种植和移栽时,施在种子和秧苗周围,使用时要少施且远离种子或根系。
当底肥施得太浅,根系就无法深入土壤吸收养分;而种肥离根系太近,又容易造成烧根烧苗的问题。
所以,正确分清底肥和种肥,合理施用,才能确保植物健壮生长。
有一次,我在街头菜市场买菜,碰到邻居小张正在询问菜农肥料的问题。
菜农说他都是直接把肥料撒在地面上,然后浇水混合。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话:“这样施肥,效果会大打折扣啊。
”小张瞪大眼睛,一脸不解。
事实上,很多人在施肥时,为了图方便省事,往往把肥料直接撒在地表面,再浇水混合。
但这样做,肥料的利用率非常低,比如像尿素和碳铵,如果撒在地面上,再浇水,很容易挥发,或者被流入土壤深层,根系达不到的地方。
肥料看似施了很多,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却很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追肥时不管使用哪种肥料,最佳方法是在根系周围刨坑埋施。
这样不仅节省肥料,效果也更明显。
因为肥料埋施在土壤中,减少了挥发和流失,根系能直接吸收养分,植物自然长得更好。
前几天去村里走亲戚,遇到大伯在自家后院发酵有机肥,他随口问我:“小伙子,肥料发酵一段时间是不是就可以用了?
”我细看他的发酵堆,说道:“可不能这么马虎,这样容易带来病害。
”
很多人在发酵肥料时,觉得随便放置一段时间就算完成了,但这样的肥料里面可能还带有大量病菌和虫卵,使用后很容易导致植物病虫害。
所以,发酵肥料时需要更加细致。
正确的方法是在发酵过程中使用em菌或者生物有机肥腐熟剂,这些添加剂能使堆肥温度达到60度,足以杀死里面的病菌和虫卵。
这样,不仅发酵时间短,一般十几天就能完成,而且用起来更安全,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大伯听完后恍然大悟,感激地说:“原来这发酵肥料还有这么多学问啊,以后我可得多注意。
”
我记得小区里有个热心的大妈,种了好多花,但总是提不起精神。
大家都说她施肥施得不对,她纳闷地说:“我都是用氮磷钾肥,怎么还长不好呢?
”
这让我想到,很多人施肥时只关注氮磷钾,忽略了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作物要长得好,不仅需要氮磷钾,这些常量元素,还需要钙、硼、铁等微量元素。
比如,缺钙会导致果实开裂,病害增多;缺硼会让叶心皱缩、畸形,还影响座果;缺铁则容易出现黄叶症状。
要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施肥时要注意平衡,除了氮磷钾,还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
比如,在钾肥中加入适量硼肥,或者选用复合肥料,确保各类元素均衡供应,才能避免植物营养不良,长得又好又健壮。
施肥看似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却不小。
正确的施肥方法不仅能让作物长得好,产量高,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我们种植作物,不光是为了丰收,更是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看到自己劳动成果蓬勃生长。
每次施肥前,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底肥和种肥是否分清了,施肥方法是否正确,发酵过程有没有注意,微量元素有没有补足。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种出来的作物会更加茁壮,也会在劳作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一点点学习和积累经验,我们的种植技巧也会越来越好,田里的收成自然也不会差。
愿每个满怀希望的种植者,都能有一个丰收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