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回事?去巴基斯坦一定管好双手,否则很容易一人去两人回!

南柯解史 2024-12-28 11:37:18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南柯解史

编辑 |南柯解史

有这样一个冒着风险,也要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巴基斯坦,这里的人民都很善良,两国的合作也是稳步进行。

但是如果要去到巴基斯坦,一定要注意不能轻易的和他们握手,不然等你回国的时候就可能,变成了一个人去,两个人回了。

一人去,两人回

巴基斯坦是一个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国家,有着独特而保守的风俗习惯,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于礼仪和道德,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体现在男女交往方面。

在巴基斯坦,男女之间的身体接触,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私密的话题,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异性之间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接触。

握手、拥抱等,在其他文化中司空见惯的问候方式,在巴基斯坦却可能引起极大的误会和尴尬。

尤其对于未婚女性而言,这样的行为更为严格,大多数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严于律己,谨言慎行。

她们外出时,通常身着传统的沙瓦尔卡米兹长袍,用头巾遮住头发,以示端庄和守贞,与异性随意握手、拥抱,在当地人看来几乎等同于失去贞操,是对家族声誉的污点。

这种观念渊源于伊斯兰教义中,关于贞洁和避嫌的规定,《古兰经》教导信徒要“降低视线,遮蔽私处”,不轻易与异性接触,在日常社交中避免男女亲密接触,正是对教义的虔诚践行。

除宗教因素外,长期以来形成的男权文化,也使这一传统根深蒂固,在巴基斯坦,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其言行受到家族男性成员的严格管控。

女孩自幼被灌输贞洁观念,许多重大人生抉择也由家人做主,婚姻大多由双方父母安排,女方很少有拒绝的权利。

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在巴基斯坦,如果一个男人握住一位未婚女性的手超过3秒钟,很可能被认为是求婚的意思。

倘若女方当众挣开或拒绝,无异于当众拂了男方的面子,而若女孩没有拒绝,就可能被迫嫁给对方,即便二人并无婚约。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女性开始挑战传统,追求独立自主,但观念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传统习俗仍对当代巴基斯坦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外国游客,尊重当地习俗、避免越矩是非常必要的,在与当地人交往时,要注意分寸,切忌轻率冒犯,对于女性而言,更要谨言慎行,避免与异性单独相处或肢体接触,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巴基斯坦,男女交往的礼仪和规矩,反映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一个仍然较为保守的伊斯兰国家,这里对男女有别、避嫌的要求,远高于其他许多地区。

深刻理解并尊重当地习俗,是旅巴或在巴生活的外国人必修的文化课题,唯有如此,才能与当地人和谐相处,成为受人尊重的异乡客。

小费是耻辱?

在巴基斯坦,给服务人员小费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与许多其他文化不同,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接受小费是一种有失尊严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侮辱。

这种观念根植于巴基斯坦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在他们看来,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施舍。

服务业从业者更是如此,他们认为自己提供的是高质量的服务,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而不是顾客额外的“赏赐”。

很多餐厅和商店都明确表示“不接受小费”,对于外国游客的好意,他们通常会微笑着婉拒,并解释当地的习俗。

一位巴基斯坦的出租车司机,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凭本事挣钱,不靠别人施舍,那些给小费的人,无非是把我们当成了乞丐。”

这种心态可以追溯到巴基斯坦的宗教文化传统,作为一个虔诚的伊斯兰国家,这里的人们普遍笃信“真主”的安排,认为个人的富贵贫贱皆由“真主”预定。

在他们看来,通过劳动养家糊口,是一种责任和尊严,而向他人乞讨则是一种耻辱,伊斯兰教义也鼓励信徒自食其力,不做乞丐。

这并不意味着巴基斯坦人不重视对客人的款待,恰恰相反,好客是巴基斯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地,待客之道,被视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主人会尽最大努力,让客人感到舒适和受重视,但他们更希望得到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尊重,而不是物质上的额外报酬。

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游客的特殊对待,得益于中巴两国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游客在巴基斯坦,往往能享受到超乎寻常的优待。

为了让来自中国的朋友们,感受到家一般的舒适与安心,众多巴基斯坦人民,倾尽全力,安排星级酒店给他们,尽管这可能需要他们付出相当大的经济代价。

在一些旅游城市,当地警方还会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贴身保护,以防他们遭遇不测,一些景区还推出了中文导览和讲解服务,力求让中国游客玩得尽兴。

正如一位巴基斯坦官员所言:“巴中友谊比喜马拉雅山还要高,比阿拉伯海还要深,我们视中国人民为手足,视中国游客为尊贵的客人。”

在款待中国游客方面,巴基斯坦人可谓不遗余力、无微不至,这固然与两国特殊的友好关系有关。

但更折射出巴基斯坦文化中,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作为游客,我们当心存感激,更要以同等的尊重和谦逊,回报这片土地上淳朴善良的人民。

中巴友谊长存

中国和巴基斯坦,一个位于东亚,一个坐落于南亚,两个相距千里的国家,却因为彼此的真诚友谊而紧密联结在一起。

这份跨越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情谊,堪称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奇迹,中巴友谊源远流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巴勒斯坦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自此之后,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日益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务实合作持续拓展,人文交流日渐活跃。

无论是在中巴边境线上友好相处的士兵,还是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时,慷慨解囊的巴基斯坦民众,亦或是在中国学成归来后,为祖国建设贡献才智的巴籍留学生,处处都闪耀着中巴友谊的光辉。

“友谊之路”这条连接中巴两国的发展之路,使一大批能源、交通、产业和民生项目,在巴基斯坦落地生根,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尽管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双方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相互支持,共同前行,充分展现了不同文明间和谐共生、携手合作的大国气度与风范。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无论是中国面临西方国家围堵遏制之时,还是巴基斯坦遭受地区安全威胁之际,两国始终坚定地站在彼此一边,展现出“铁杆盟友”的风范。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巴友谊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巴关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树立了典范。”

中巴友谊必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中巴友谊是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区域乃至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资产,让我们携手并进,用心呵护这份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

共同谱写中巴友好合作的崭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正如巴基斯坦一位智者所言:“中巴友谊万古长青,它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和未来。”

2 阅读: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