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台记者看世界丨回顾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超长会期与结束之艰难的背后

新黄河 2024-11-30 12:01:09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亚欧总站记者郝薇。

过去两周,一个位于东欧和西亚交界的国家,举办了一场全球范围内规模数一数二的大会——统计显示,共有195个缔约方国家或区域组织、约6.7万人注册参会。这场大会就是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29次会议(COP29),是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最重要的全球论坛。

在巴库采访本次大会的这些天里,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如今全球面对气候变化问题时的各方艰难抉择,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中不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和重要的推动性力量。今天,我就来回顾一下报道本次大会的感受与观察。

提到这场大会的结束之艰难,这个主题一度登上了全球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有媒体报道说:与会者先是耗尽了会场的食物,然后是水,再然后是厕纸,直到会场里的灭火器被悉数转移……当然,一同被消耗的还有参会者的耐心和信心。

每晚10点前,追赶最后一班摆渡车的参会者带着倦意离场

凌晨3点的争论

11月11日至24日,在将近两周的时间里,与会各方的谈判代表要就上一届大会遗留下来的100多项议题进行分组讨论,形成决定,并在大会闭幕式中经由大会主席落槌通过,最终写入阶段性的成果文件。

然而,大会在一项核心议题的谈判中裹足不前,最终导致闭幕式的日程在会场的闭路电视中反复取消又出现。这项议题就是与会各方致力于在本次大会中达成的新集体量化目标,即新一轮气候资金目标。

上一轮气候资金目标将于2025年到期,目标要求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1000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行动。根据联合国官网,这项目标自2009年提出以来,直到2022年才首次实现,且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需求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11月24日将近凌晨3点,大会闭幕式第二阶段开始几分钟后,又休会了两个小时。再度复会时,全场终于等来了对新集体量化目标的审议。现场直播信号显示,大会主席、阿塞拜疆生态与自然资源部部长穆赫塔尔•巴巴耶夫从宣读议题名称到落槌通过议题,一直没有抬头,直到会场掌声响起。随后,古巴、印度、玻利维亚、尼日利亚、欧盟、马拉维和巴基斯坦的代表依次要求发言。对这项议题的讨论一直持续了43分钟,是整场大会闭幕式中耗时最长的议题。

印度代表指出,到2035年前,由发达国家领衔提供3000亿美元每年的气候资金目标,数额太小、时间太远。印度代表的发言获得随后发言的多位发展中国家代表的附议,现场数度响起掌声。

作为唯一要求发言的发达国家和组织代表,欧盟代表强调,3000亿美元每年是“能够达成”的气候资金目标,同时强调应该扩大“贡献者”的圈子,暗指应当涵盖中国、沙特阿拉伯等“有能力”的大国。

落槌通过新集体量化目标前,巴巴耶夫一直低着头。(会场直播信号)

多边主义的“持久战”

多边气候谈判是一场持久战。

中国代表团的谈判代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市场机制部副主任王际杰曾在大会结束以后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从卡托维兹到格拉斯哥,从沙姆沙伊赫到巴库,《巴黎协定》第六条的实施细则终于走完了最后一公里……”在本届大会第一天即取得进展的《巴黎协定》第六条谈判,曾被称作是本届大会的一项“保底谈判”。然而,这一问题的谈判实际也已经走过了九年。

另一位中国代表团的谈判代表、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政策研究部主任高翔提起自己平时戴隐形眼镜,在2014年利马气候变化大会的一场坚持到半夜的谈判中,突然感到眼睛刺痛而且开始流泪。正巧他已经举了牌子,只好闭着眼、打开话筒,完成发言。同场的谈判代表说,你看你们的谈判代表已经受不了了,咱们能不能今天就先到这了,大家哈哈一笑结束了当天的工作。

然而高翔也表示,真到最后要拿出决定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明天再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次“拖堂”的原因。

闭幕式开始前,闭路电视一直滚动着主席团穿梭谈判的议程

为协调各个缔约方和由多个缔约方组成的谈判集团在各项议题中达成共识,大会主席团必须不断穿梭形成谈判文本,再在新的谈判文本上召集新一轮谈判。意大利代表团提供的邮件显示,大会闭幕前一晚,主席团要求各代表团的联络人保持可通联状态,以“广泛和包容”地听取各方意见。

形成于1990年的“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对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推动气候变化谈判、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会闭幕式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代表54个国家的“非洲谈判小组”、代表45个国家的“最不发达国家”集团以及代表39个国家的“小岛屿国家联盟”的发言人均对“七十七国集团和中国”的立场表示认同。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是会场中唯一的积极因素。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们注意到,会议达成的新集体量化目标成果文件中,发达国家的资金承诺远远未能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发达国家的资金义务,必须进一步明确。”

大会第一周,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了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的气候变化相关资金已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约合244亿美元)。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了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或主题的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方主张:发达国家出资是必答题,其他国家自愿出资是选答题,私营部门融资是课外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介绍,回顾30多年的全球气候多边谈判历程,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的博弈。

中国谈判代表庆祝“第六条”谈判成功(王际杰 供图)

一位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年的媒体朋友对我说,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相比,中国在多边气候治理方面存在着更快构建话语权的可能,他已经打算把这一点作为明年报道巴西贝伦气候变化大会的切入点。

尼日利亚代表穆尔塔拉•阿卜杜拉希坚持用中文跟我们打招呼。他申请了奖学金,准备到中国学习新能源。由于匆匆相识,我们没能了解到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以上是总台记者郝薇在阿塞拜疆巴库的观察。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亚欧总站记者 郝薇

中国之声《总台记者看世界》栏目

通过总台驻外记者视角

记录世界风云变幻

为您打开“看世界”的窗口

《总台记者看世界》每日播出时段

中国之声《正午60分》节目首播

《新闻进行时》16点时段重播

监制丨王巧玲

记者丨郝薇

编辑丨杜雨亭

新媒体编辑丨李瑞

供图丨总台亚欧总站

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