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莺
近日来,随着关税大战的逐步升级,全球化的国际秩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企业将以怎样的定力以不变应万变,中国创新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融入全球,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与讨论。
2025年4月1日,正值中国《专利法》实施四十年周年之际,来自政府、法院等行政和执法机构,广泛地开展了中国专利四十年成就回顾的纪念与宣传。
同一天,在福建宁德举办的一场“2025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的颁奖仪式,也成为中国企业为数不多的献礼中国《专利法》四十周年的活动之一。
在科睿唯安发布的2025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报告中,中国大陆共有六家企业入选,腾讯(2)、华为(9)、京东方(12)、蚂蚁集团(77)、瑞声科技(90)和宁德时代(91)成为受到国际关注度最高的中国创新企业代表。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领域唯一获奖的企业代表,首次入选该榜单,也成为这场颁奖活动的焦点。这不仅代表锂电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最重要的一块拼图,更意味着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锂电企业的创新,正在成为影响全球未来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5G、电动汽车等一批中国原始创新技术的出现,中国创新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成为世界技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何为全球百强创新?
全球百强创新机构(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是全球专业信息与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发布的年度世界企业创新能力排行榜单。上榜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及专利保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评估维度包括专利授权率、技术影响力、全球化布局、引用强度等。
该榜单最早由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于2012年首次发布,2016年其知识产权部门独立为科睿唯安(Clarivate)后,由后者延续。
长期以来,日本和美国企业成为霸榜的常客,中国大陆企业在最近十年才逐步进入榜单。
正如科睿唯安在2025年报告中所评价,中国大陆已成为创新的主要发源地,占据了全球近60%的专利份额。 尽管在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关键发明创新方面,中国大陆尚不及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传统技术强国,但已积累了大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明成果。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大陆已构建起一个强大牢固的知识经济体系,为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事实上,如果从2015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入围该榜单的华为算起,中国创新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已经历经了两波浪潮。
第一波创新浪潮——挤进朋友圈:华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
这是中国企业对于挤进西方主导的产业链和朋友圈的最初印象。华为,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典型代表。
如果从1995年华为的第一件专利申请算起,华为用30年的时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创新应该值得尊重。
而华为首次入选可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的2015年,正巧也是其创新实力被世界所认可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华为的专利开始向西方反向许可并获得收益。
2019年,华为发布的知识产权白皮书中,记载了这一幕:
“华为在通过许可或交叉许可来合法地使用他人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共享自身知识产权给其他产业伙伴使用。……自2015年以来华为获得交叉许可后的知识产权净收入超过14亿美元。”
可以说,华为用20年的持续研发和创新,让中国的创新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第二波创新浪潮——引领朋友圈:宁德时代、DeepSeek
当华为等一批中国的早期创新者开辟了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路径之后。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效率和成效,以及被世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明显加快,且呈现出在多个新兴和关键领域集中爆发的特点。
2025年初,DeepSeek的一夜爆火,让世界彻底看到了中国创新的真正潜力。
而与DeepSeek一样,同样成为中国创新名片的宁德时代,2025年成功入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则诠释了中国创新是如何在第二波浪潮中加速融入世界的。
正如科睿唯安知识产权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宋逸峰在颁奖典礼致辞中的发言:“宁德时代成立仅14年,但凭借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技术发展成就,已经在全球创新生态圈中占据重要一席。”
事实上,2011年成立的宁德时代,从2023年开始,在与海外汽车巨头的合作中,就实现了专利技术的反向授权。双方的合作模式称为LRS(Licence Royalty Service),也就是技术授权模式。
简单来说,宁德时代通过收取许可费和服务费,提供全套知识产权输出,包括建设电池产线、搭建供应链等,不做资金投入、不占股份。这种LRS模式可以说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创新是可以走向世界并获得广泛认可的,宁德时代曾披露,目前在谈的还有10-20家车企,可以说这种LRS模式具备全球推广优势,也是之前车企和电池企业合资模式的有益补充。
换句话说,宁德时代只用12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华为用20年才实现对西方反向专利授权的道路。这再次验证了在第二波浪潮中,中国企业的创新效率已明显加快。
而支撑这一成绩的背后,正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产业、技术和人才上实现的全面突破。
根据宁德时代2024年年报显示,2017-2024年已经连续8年动力电池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7.9%。储能领域,2021-2024年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目前累计拥有和申请的专利超过4.3万项,境外超过1.79万项,境外占比超过40%,凸显出极强的全球化布局特征。在这背后,是一组“研发人员超过2万名,拥有六大研发中心,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700亿元”的亮眼数据。
对创新的重视,正如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系总裁欧阳楚英在颁奖典礼中所谈到:“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将’技术领先‘刻入企业骨髓。面对新能源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我们始终坚信:唯有掌握底层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
专利荆棘,中国企业全面出海、走向全球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华为是中国企业摸索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批探索者,用20年的时间积攒了中国企业专利国际化之路的话。
那么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第二批企业,更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完善的战略规划以及高效的执行效率,与更多走向全球的中国企业一道,承担起了中国创新全面出海、走向全球的历史责任。
近日,两家国外专利机构发布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2025年3月1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据,在前20名申请人中,华为以6600件位居第一,宁德时代成为中国仅次于华为的企业,并以1993件位列全球第五名。

2025年3月25日,欧洲专利局(EPO)公布了2024年专利指数(Patent Index 2022)报告。
报告显示,在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的中国企业中,华为依然排名第一(4322件),宁德时代(1163件)超过中兴通讯(999件),再次成为仅次于华为的中国第二。

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榜单和指标来看,宁德时代都已经成为中国仅次于华为的第二家代表性企业。从这些角度再来看宁德时代之所以可以入选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更像是水到渠成。
华为、宁德时代、DeepSeek……,也许未来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会加入到这个融入全球的创新浪潮中,继续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尊重国际规则,同时也能赢得他人对中国创新的尊重。而这,或许也是中国企业能够继续拥抱全球化,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