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是指依仗权势对弱势群体进行敲诈勒索,强取豪夺的行为。说起“敲竹杠”来,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追溯起这个名词的来源,却有着三个版本。
“敲竹杠”名词的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先来说“敲竹杠”的第一个版本,起源于上海。在清朝末年,市场上的流通货币是银元和铜板,而小额的交易一般都会使用铜钱,商家装钱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用竹筒做成的,商家接过铜钱后会顺手丢进钱筒里。当时上海有一家店铺,老板很是奸诈,对待平头百姓,尤其是陌生的主顾光临,常常随意涨价。并且事先和店里伙计约定,老板以敲竹筒为暗号,敲一下示意涨价一成,敲两下则表示涨价两成。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情况称为“敲竹杠”了。
商家装钱用的竹筒
第二个版本,起源于四川。我们大家都知道,四川省地势多丘陵和山地,所以有一种比较特殊、类似于北方轿子的交通工具就是滑竿,需要在事先和抬滑竿的人议定价钱。当滑竿抬到半山腰的时候,抬滑竿的人就会用手里的烟袋敲竹杠,表示累了抬不动了,最初议定的租金不行了,需要增加工钱,否则只好停下来休息。坐在滑竿上的人此时进退两难,只好应“声”而增加金钱了。
四川的人力滑竿
第三个版本,起源于浙江绍兴。话说在清朝末年,各个水陆码头都有朝廷派的人专职查禁走私烟土,于是从事走私的商人们,便绞尽脑汁地打起了船上竹篙的主意,把烟土秘密藏在竹篙里。有一天,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在绍兴码头靠岸了,缉私专员就带着手下人上了船。当时一个师爷无意中用手中的烟袋锅在竹篙上敲了敲烟灰,听到竹篙发出了沉闷的声音,商人立刻吓坏了,以为是师爷看出了漏洞,急忙把师爷请进了船舱,塞给了他许多银子,请求通融照顾,不要声张。
缉私人员用烟袋敲竹杠
看了以上三个版本,您认为哪一个版本更符合实际情况,您又认可其中的那个版本呢?
感谢大家阅读观看!作品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