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一个水彩笔 2024-12-03 08:47:50

《资治通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才学为品德的资本,而品德又为才学指引方向。才能和德行是相辅相成,德与才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开,古时候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称得上是才子,植德与才才相比,更应该要以德为先。

如果把德才比喻成地位关系,那么德就是主人才只算奴仆,我认为这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试想一个人如果缺"德”,无论他的能力多么强,智商如何高知识多么渊博,他那败坏的品德,一定会给社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甚至会祸国殃民。

明朝皇帝朱元璋虽然是文首出身,妻子也不是名门闺秀,但是孩子们都非常出色。这要得益于朱无璋对孩子们的教育。朱元璋从元朝的灭亡的教训中得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道理。

朱无璋非常重视对子女们的教育,他既重视孩子们才华的教育,更重视品德的教育,以德正心。他鼓励诸子德才俱进,为了使诸子达到“进德修业”的目的,朱元璋亲自为孩子们制定教育方针,因材施教,他在宫中建了大本堂,收存古今图籍,委命开国重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分别兼任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让他们“以道德辅导太子"规诲过失",对诸子进行严格、系统的封建"德行”教育。

从朱无璋教育太子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张:百学德先行,育教先育德。

我们常说:"德高望重","德高"不仅能"望重",而且还能“言重”,德行是一个人的品行外在体现,道德是支撑的骨架。

陶行知曾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唐高宗李治发现了一名奇才王勃,授予他"朝散郎"的官职,不久后,唐高宗的两位儿子李贤和李哲都是斗鸡的爱好者,两人在一次斗鸡时,王勃为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线鸡》的文章,后来这篇文章传到了唐高宗手里, 唐高宗看到文章的内容后大发雷霆,王勃用了"檄"字,很明显是想挑拨两"位皇子之间的感情,于是下令革去了王勃的官职,并将王勃的父亲因管教无力被贬到了偏远的地方。

王勃的《檄英王鸡》虽然文采非凡,王勃本人才华横溢,但是没有道德和智慧来驾驭,最终酿成了悲剧。

纵观历史,不难看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但可以成就自己的非凡一生,还可以感染身边的人,就像一束光,照向人间。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培养自己的品德,做道德的践行者,成就自己,照亮他人。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