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堪琢存乎一心——玉雕匠人陈志民

班墨空间 2022-01-11 12:29:45

美玉不琢,无以成器。琢玉,即在天然玉石原料上进行雕琢,由于众多原石形体各异、色彩相间,于是便有了匠心独具的俏色巧雕。

陈志民,196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毕业于汕头大学工艺美术系。雕刻师、设计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亚洲玉雕大师、河南省玉雕大师、绿松石非遗雕刻传承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玉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深受业内人士和藏家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获得行业内大奖。

1993年,陈志民成立“紫珑玉雕工作室”,2003年在河南省石佛寺玉雕生产基地创办“紫珑玉雕”和“田玉工艺厂”、2015年在湖北省十堰市创办“紫珑门”绿松石工艺美术设计中心。1989年-1993年间,他在香港宝达行任职总设计师”雕刻部车间主任之职。陈志民设计制作欧美客户订单,开发创新各种工艺品、首饰品,他的作品《雄鹰》获“百花奖金奖”《鹦鹉》获最佳创意奖。

1993年-2002年间,陈志民从事翡翠玉雕首饰设计制作,在香港“昌华玉雕厂”进修玉雕技能,师承“牙雕大师刘昌华”从事人物花鸟作品制作。他师承“巧色翡翠雕刻大师黄鸿”从事吉祥件、仿古明清玉石雕件设计制作。作品《济公活佛》、《八仙过海》获银奖;《福禄寿三星》、《关公》获最佳创意奖。

2003年-2014年间,陈志民在河南省石佛寺从事和田玉设计,十年间收徒四百多人,教学学习玉雕雕刻技能。改变了当时河南省玉雕工粗形象,在创办地“魏湾村”教学慢慢让一个贫困村走向致富之路。开发方面融入欧首饰风格和翡翠雕刻精华,让和田玉产品和市场接轨,赢得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陈志民孜孜不倦得传承玉雕文化,他直言传承工匠精神是他的本心,现任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绿松石产业学院”客座教授。他与校企合作开创型教学模式,培养绿松石产业产品设计开发人才,打造了十堰第四张名片。

巧雕能够充分利用玉石的结构、色彩等特征,将主观的人文构思和创意在玉石上表现出来,并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因此,巧雕的玉作是人类的灵感和大自然的结合体,极富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时至今日,巧雕依然是陈志民最擅长的一项。巧雕艺术,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玉石巧色雕刻技艺,是利用原料的自然形态、质地、色彩与石交流,因材施艺、因色取俏的雕刻技艺。陈志民认为巧色作品奇巧灵动,可以将雕刻家的思想、情怀、人文融于玉石之中,是人文理念与自然材质的和谐结合。

在雕刻过程中,巧色不但要用得巧,而且要用的绝。每一块本色的玉石上,都有它独到的天然情趣。对它的创作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按材施艺”。陈志民在这方面非常看重,往往在设计中能够巧妙融入自己想法与创意。代表作品《宝宝佛》把这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宝宝佛》是一种全新演绎,陈志民巧用原石颜色,雕刻出这件童趣作品。佛家修行讲究明心见性,孩童之心,至纯至真,柔静无欲,非孩童莫属。

“宝宝佛”以宝宝的天真心境、觉者的睿智状态完美示现,兼具佛法慈悲与赤子天真,将佛的形象变得可爱稚嫩。宝宝佛其形象与神情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激发人天真烂漫的天性。更契合当下人们观心自省,以单纯应对世界的复杂与诱惑的精神追求。它给人视觉上和精神上带来双重美的享受,不忘初心,拥抱内在,貌似成熟的我们配上宝宝佛,正是在表达生命原本的纯真。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块材料天然的色彩、自然造型、纹理、甚至是瑕点,都可成为雕刻者灵感的来源。在巧雕这条路上,陈志民一直不断拓宽自己的道路。他围绕着一路纹理、一抹色彩,饱含热情、耐着寂寞,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琢一雕中,励志不断雕出撼动人心的作品。

主要成果

2005年获河南省“十大新星”称号。

2006年获“河南省玉雕大师”称号,同年荣获“亚洲玉雕大师”称号。代表作《事事如意》获百花奖银奖;《五子运财》获“最佳创意奖”;《大漠驼铃》获铜奖。

2017年荣获“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评选)。2018年受聘“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在场地建设,设备,完善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为社会培养绿松石产业链人才。

2019年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技能人才库”评办“绿松石非遗雕刻传承师”。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