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高效学习的路径”。
大部分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上课听课,能听懂多少听多少,听不懂的可能也没有及时去解决和搞定,然后就开始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做的就做,不会的要么空着,要么翻翻解析,一看觉得会了然后就抄上去,然后坐等老师评讲,该怎么听还是怎么听,不会还是不会,依次循环。。。。。真个过程感觉行云流水,也觉得自己挺努力的,也误以为自己学得挺好,结果一考试,成绩完全不是自己想的,一开始会不服气的,所以可能会忍不住看看解析,一看豁然开朗了,就觉得自己会了,然后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会说这次考试只是自己考差了、失误了,好多会做的做错了等一系列接口和理由,这样一次两次三四次。。。
结果还是没啥改变,这个时候可能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说的了,这个时候部分学生开始寻求课外辅导(但大概率情况依然不会有太多好转),也有部分学生就慢慢接受了平庸或者当下的自己(其实就是和自己和解了),开始躺平了,反正就这样了。
这样继续一学期、一年,到高三了,感觉还是要好好努力了,然后大概率还是重复之前的步骤,结果我们也能提前知晓,不太可能变好很多。
大家觉得这是哪里出问题了?是不够努力吗?
事实上进入高中后,很多同学发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成绩总是不见得提高,刷题刷不动,不会的还是不会,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学习路径有问题,或者就是学习顺序不对。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我给两个同学布置一个任务: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把一样的斧子,在规定时间内去砍粗细和材质差不多的两棵树,你绝得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这个时候我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要磨磨斧子,使其更加锋利,然后再去砍树对吧。其实这个逻辑和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在做事之前先做好准备,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做才高效。
那么学习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呢?第一步:上课认真听课。听课重点是听方法、听思路、听关键节点、听总结,针对不懂的很重要的要学会快速做记录,下来再针对性复习和解决,当听和做笔记有冲突时一定是以听为主,课堂上的笔记更多的是标记而不是抄;
第二步:一定抽时间(时间多少取决于你还有多少没搞懂)先简单复盘下堂课内容,针对个别重点例题强烈建议自己在写一遍,最好还可以在这个环节把课堂上的内容对照自己在使用的配套资料上把前面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整体浏览一遍。
这样的话我相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问题应该不大了。重要的考法和题型应该有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在针对性做题,这个题目可以是老师布置的,也可以配套教辅上的题目。
做题可以先按照题目编排顺序做,遇到不会或者太难的可以立即翻对应的笔记或者相关例题研究下(当然如果这个题很难,是可以先暂时放弃的);也可以按照题型分类、按照难易程度先搞定简单的;
第四步:回头看。针对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重点题目和经过不断琢磨才做出来的题目,需要后头梳理或者回想下思路、过程和易错点,加深印象;
第五步:针对第四步中出现问题比较大的题型和考点,针对性训练;
第六步:安排时间做好一定规律的复习和复盘。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总结,你应该要搞清楚,学懂是目的,至于做题其实只是手段,是工具,是通过做题搞懂背后的考点、搞定对应的题型和方法,所以不要千万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
很多同学连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有问题,就着急忙慌的去刷题,肯定刷不动,过程还无比痛苦,所以刷题刷不动就要停止刷题,回去先搞懂基础。
刷题是强化已学知识,是通过这种手段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再针对薄弱点单项突破,且在刷题过程中要有意识自己做下题型的分类和方法的总结,不能什么都靠老师,事实上因为高中节奏快,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给到你这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经常遇到很多家长给我反映,老师不总结,孩子又不会,怎么办?